拿到萤石W1的时候想起了手机,因为包装盒的风格很像是平板,没有环保纸质的样式,看上去清新不少,除去配备的说明书和电源外就是这个主机W1了
外观造型上有点别致,因为大部分的路由器在散热处理上都是偏底部和两侧,萤石在上方也开了散热口,可见厂家还是力求低温效果,不过这样很容易落灰在内部,不方便清理;镜面和磨砂在散热部分区分开,另类还算美观;在上方的还有3个一键式按钮,分别为wifi开关、wifi强度切换和一键联网,一键联网也是W1的主打功能之一。
4lan口+1wan口的搭配,电源和USB接口也在后侧边,保证了多线的输出环境,USB的接口后期使用硬盘之类可以搭建数据环境。
底部也是多处的散热设计,蜂巢式,四处垫脚能够加强散热口的输出
加入了restart重启键,对于这种拔下电源就重启的来说个人更相信这个是为了后期的卡刷修复准备的。
回归外观可以看到整体的造型为流线型,轻薄还是挺好的处理,同时说下w1有两种版本,黑色为铜线低配,另一种为银线版本。
控制界面比较清晰,很像个人之前使用的newifi界面,在进行初期的配置后用户可以通过这层界面进行连接控制和相关网络查看,值得一说是下方的“路由存储”就是为USB接口准备的,只是处于内测阶段还没有完善。
wifi方面可以实现标准和穿墙的双切换,当然在路由器的一键操作中也可以实现,实际切换后的效果在后面测试中有。
在wifi访客模式中用户可以加快适配方式,开启一个新的网络,有点像是开启5G Hz的样式,可惜W1还是单2.4G Hz而已。
Qos设置界面,可以自由分配网络的传输,加强传输效率。
一些常规的设置,比如Upnp这个即插即用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等网络连接,DHCP动态分配等等,一切还是围绕路由器的功能而言。
升级上W1采用的是本地上传升级,没有OTA推送,不知道后期厂家是否会添加这个功能,当然还有就是全程没有发现插件,作为智能设备只能希望内测结束后厂家的添加了。
。
在这个界面中可以看到萤石系列的用途,正是之前所说的智能家居,W1只是一个其中的发射端,用户还是通过W1对其他设备进行操作,建立自己的智能体系。
既然是路由器,还是测试其自身的wifi效果,因为如果后期配合自身的产品时并不会凑集一起,而是分配到多个位置,因此能否接收良好也是W1需要测试的
网络:电信20M
wifi设置:穿墙模式
接收设备:魅蓝note
对比设备:联想newifi
以下测试信号图是按照A-F顺序排列
相关距离发射点的大体长度约为:
A:1.4m;B:3.6m(不包含墙体25cm);
C:3m(不包含墙体85cm);D:5.3m(不包含墙体25cm+85cm);
E:8.4m(不包含墙体25cm);F:12.3m(不包含墙体25cm)
测试点A,两者都在-30dbm之上,离得近网络没有任何担心,萤石W1波动上要比newifi要多点
测试点B,穿墙之下两者相差也不太多,萤石W1波动还算稳定
测试点C,可以看到萤石W1的信号强度要略弱于newifi,但是自身的要稳定许多,没有太大波动
测试点D,萤石W1还是要低一点,自身稳定性仍要好于newifi,使用网络连接时偶尔出现掉线
测试点E,萤石W1稳定要好于newifi,但自身的网络传输要差于newifi,使用时没有任何影响,这也是和上面测试结果相同但被穿墙厚度影响的原因了
测试点F,萤石W1稳定中有一次大波动,两个路由器都无法使用了,连接信号为虚拟状态。
最后附带的是在测试点F时萤石W1开启穿墙模式和标准模式的对比,可以清晰对比到在标准模式中萤石W1基本保持在-83dbm,穿墙模式下能够保持在-72dbm,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附带联网之后的效果,在萤石W1开启标准和穿墙切换时第二个LED显示灯会出现绿色和黄色的灯光。
至于wifi开启关闭时萤石W1的功耗在3.1w和4.2w下,两者相差不多
对于智能路由器来说手机上的操作也是必须的,萤石W1的手机app界面只能说一般,其为通用版本,也就是绑定多个自己的设备,这样好处是可以统一管理,不好的地方是单一的设置有些乏味,W1在手机中能够实现一键切换强度和开关wifi。吐槽下wifi网络开关的功能,无语无聊的设计,关闭后需要手动开启,这个开关的意义何在呢
有点意思是远程视频,当然是观看一些同城或者共享的地方,如果自己有摄像头也可以绑定之后查看
总结下了,拿到萤石W1之后个人也没有想到这个路由器主打的方向,不过用的时候发现是智能系列中的中转站,因为海康还是想将萤石系列打造成一个智能平台,包含多种设备的共享、远程操作使用,来方便用户的生活,这点上个人非常赞同,对于萤石W1这个路由器因为是内测版本的工程机,所以本身的一些缺点还是能够理解的,比如上面说的手机app中的不完善、路由器在使用中时常掉线、操作界面分散等,这些还是可以在后期中慢慢修改的,具体还是看正式版上市吧,毕竟对于一个工程机而言萤石W1做的还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