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爆发元年将至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或接踵面来

上方智能圈 佚名 2015-12-24 10:53

  2015年可谓VR发展风起云涌的一年,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VR产业,力求在VR真正爆发之前抢夺先机。其实,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推波助澜,才使得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VR,才使得VR技术越来越精细,才使得VR离爆发越来越近。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到2017年将是VR爆发元年,那时VR技术将相对成熟并得到大众市场的认可,并迎来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国内沉浸式VR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
 

 

  设备厂商先拔头筹 担起教育市场大任
 

  分析VR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VR和电视机、手机是一样的,起初都是硬件先开始布局,当硬件变成每家、每人都有随处可见的设备时,善于做内容的企业才会愿意根据设备去制造适合的内容。而现在,VR正处于这样一个急需硬件普及时代。
 

  2015年,暴风、乐相、3Glasess、Pico、万画筒、VRGATE、DreamVR、灵镜、映墨、乐蜗、爱客科技、掌网科技等国内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家的VR眼镜。在推出自己VR设备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开始了“教育市场”这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比如3Glasses已经与合作伙伴在全国开通了几百家线下体验店,用最简单直观的方式告诉消费者“什么是VR”。此外,也有厂商已经另辟蹊径着手开发专注观影设备的研发,例如嗨镜与巨蟹T1。
 

  在硬件方面,因为有了PC、智能手机的铺垫,VR眼镜从出生开始就带着高配置的光环,似乎已经达到了现阶段技术的顶峰,视场角、刷新率、分辨率等参数都已经可以达到适合人眼的范围,晕眩问题也得到部分解决。在外形方面,不少企业也将T字型的头带改成环绕式,更加贴合人体的设计。
 

  但是,VR的发展并不止步于此,除了在视觉上进行突破,听觉和嗅觉也将是VR设备进化的一部分。上方网记者在采访北京理工大学VR研究专家翁冬冬时得知,VR设备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交互方式上除了现阶段的手柄、touch等,未来“上肢可见”将是人类最容易接受的交互方式。此外,VR眼镜本身也将在未来有大幅度的改变,最理想的状态是VR眼睛本身变成“视网膜屏”,整个眼镜就好像隐形眼镜一样戴在眼睛上,就可以真实的看到VR景象。当然,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现有技术的颠覆式改革。
 

 

  VR服务潜力巨大 内容巨头擦拳抹掌
 

  有了硬件的推动,VR内容自然成为用户最关注的焦点。不过反观国内内容研发商的态度,却并不像设备厂商那么热情,只有少数的内容研发商愿意踏足VR领域。毕竟设备卖出去就能赚钱,而内容却需要长时间的运营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不少设备厂商在推出VR眼镜的同时,也附带开发了基于VR的内容服务,比如暴风魔镜在发布第四代产品的时候,就独家引进国外当红电影的VR中文版,并合作开发VR应用。
 

  当然,也有不少企业有着和设备厂商一样的热情。触控科技、极乐王国、极维客、焰火工坊、武汉银都、初始之部、超凡视幻、TVR等,都在支持着国产VR内容的进步。同时,巨头的转身也将拉动整个产业的变化。今年年底,在众多厂商纷纷发布VR设备之后,腾讯终于发声招募VR开发者、百度视频也高调宣布进军VR领域、盛大集团宣布将125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初创VR团队;爱奇艺、优酷土豆等主流视频网站也相继将VR加入到研发矩阵中。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专注于做硬件和软件中沟通的桥梁,比如睿悦信息、DepthVR、ARinChina等。它们的存在使得软硬件之间融合的更加完美,其中睿悦信息也在积极推动国内外VR游戏开发者之间交流,开展各大VR技术沟通交流活动。
 

  值得期待的是,如同手机应用会超过手机本身一样,最终基于VR内容的服务也会超过VR设备本身。当VR普及后,游戏、社交、购物等目前移动互联网目前最常见的内容都会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如同目前百家争鸣的互联网行业一样,或许在VR上将会有另一番新的格局。
 

 

  国际巨头实力来袭 国内设备面临洗牌
 

  从以往智能设备在中外的发布节奏来看,中国的智能设备永远比国外慢一拍,但是这次在VR眼镜上,中国的企业却拔得头筹,抢先布局了国内市场。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抢先布局VR的企业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京东VR销售数据报告显示,目前VR硬件生产商超过150家,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简单手机架的移动VR,它们的硬件和底层系统优化均不过关,基本毫无VR体验。2016待用户体验到真正的VR产品后,市场将不再有这些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国内不少VR企业会在新一年面临融资困难。
 

  另外,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国内与国际依旧存在差距。尤其是今年Oculus、索尼、谷歌、三星、诺基亚、HTC都相继发布了自己的VR战略,国际巨头EA也发声要组建VR内容团队后,国内厂商更应该提高紧迫感。当这些国际大厂推出自己的重磅产品并打入国内后,或许将对国内本就面临洗牌的VR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冲击。
 

  当然,我们无法判断最终谁能拿到VR蛋糕最大的部分,却可以提出几个建议。比如当国际巨头来袭,国内厂商可以进行差异化布局,除了在价格上有所差异,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差异化行销,或者进行深度定制。
 

  总之,在国际企业带来洪流之前,国内企业一定要具有危机意识,不仅要牢牢抓住用户的喜好,还要不断完善自身产品,设备、内容两大块进行超越和颠覆,才能不被洪流冲垮,与国际企业并肩站在时代的高峰。



 

下一篇
国内智能电视越来越被市场重视,不管是互联网品牌还是传统品牌都相继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产品。低价,高性价比,饥饿营销,生态故事似乎成了智能电视的标配,然而我们真的需要…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