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周期(以2018-2019赛季为开端)的欧洲冠军联赛(简称欧冠)中国大陆新媒体版权谈判基本结束,结果不出意料,新浪、腾讯、乐视、PPTV都没有掉队,出价最高的乐视成为最大赢家,以每年超1000万美元的代价,拿到OTT(互联网电视)相关权益并在播出场次上胜过对手。另外三家每轮只能直播2场且不包含OTT。
可以说,“BAT”之一的腾讯对NBA的猛然出手——5亿美金获得5年(2015-2020赛季)NBA赛事数字媒体独播权——直接影响到了这次欧冠版权的谈判,无法染指NBA,乐视、新浪和PPTV就必须要在欧冠联赛和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的版权争夺战中杀个你死我活。自此,中国互联网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优质体育赛事版权价格战,配以“46号文件”和5万亿计划的战鼓阵阵,整个版权战场呈现出令人节节升高的局面。
本周期(2015-2018赛季)的欧冠转播合同刚刚开头,新一周期(以2018-2019赛季为开端)的合同已经在洽谈当中了。懒熊体育得到独家消息,在新一期欧冠版权争夺中,乐视、新浪和PPTV——这几家不容有失的企业都成功占位,直接导致版权市场一片混乱的腾讯这次也没有落伍,同样成为2018-19赛季的欧冠新媒体转播机构。
不过,这几家获得的权益不尽相同。乐视获得的播出场次最全,同时还享有OTT(互联网电视)权益——可在乐视电视和乐视盒子上播出,这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乐视对终端的重视一直要强过其他几家,乐视要为此支付每年10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另外三家的权益相同,每轮可以直播2场,不包含OTT,每年具体价格未知,但要在300万美元以上。总体算下来,在新的周期里,欧冠的大陆新媒体版权收益每年将达2000万美元左右。
每一年的欧冠联赛,都是世界最顶级球星的大集合。
新周期欧冠新媒体版权归于这4家,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2015-2018赛季这一周期里,欧冠(包括欧联杯、欧洲超级杯等)的大陆新媒体版权也是由新浪、腾讯、乐视、PPTV这4家企业共同拥有。懒熊多方打听获知,在2015-2018赛季的周期里,这几家每年的费用均等,三个赛季下来,各家支付的总额都在1000万美元左右。
在影响力巨大的NBA版权上,乐视体育失手,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缺失。正因如此,面对全球最高水平的俱乐部足球赛事——欧冠足球,乐视方面此番拿下最多权益,也长出了一口气。迄今为止,乐视体育已拿下了超过200项大小赛事的版权,涵盖了足球、CBA、赛车、网球、高尔夫、自行车、马拉松、棒球、橄榄球等大多数项目。
相比之下,新浪一如既往地慎重。作为一家由体育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痛失未来数年NBA版权的新浪元气大伤,但受限于公司体量和资金自由度,在英超、欧冠等重要足球版权上,新浪只能采取追随的态度,既不能做看客,也不能不惜血本地去争夺全媒体独家权益。
PPTV作为一家视频媒体,需要足够多的版权来支撑内容。他们对足球倾注了较大的热情,除了以5年2.5亿欧元拿下西甲版权外,还购买了葡萄牙、日本、韩国等小众联赛。但无论是西甲,还是小众联赛,都无法与欧冠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因此,PPTV不能没有欧冠,但若要争夺欧冠的独家权益,又有些冒险,一个西甲版权已经够他们消化一阵子了。
不管是拿下5年NBA网络独播权益,还是在这之前,腾讯好像一直在等着什么。本轮欧冠谈判中,腾讯继续采取了“跟投”的策略。有这样一个体量的对手存在,对其他几家来说,危机始终存在,谁也不知道腾讯会不会像搞定NBA一样,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全平台的优势迅速占据制高点。
2014-2015赛季欧冠决赛,巴萨夺取俱乐部史上第5个欧冠冠军奖杯。
欧冠版权的炙手可热,只是如今中国“疯狂”的体育产业的一个缩影。除欧冠足球,NBA、英超、西甲、WTA、欧冠篮球等诸多赛事版权,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全部完成了新一轮的谈判。谈判的结果,不是版权费大涨,就是双方签下一份5年、10年甚至15年的长约。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腾讯5年5亿美元拿下NBA新媒体权益。而NBA上一个版权周期,新浪每年支付的是2000万美元;
腾讯、新浪、乐视三家拿下英超新媒体直播权时,费用从每年1100万美元涨到了1800万美元;
PPTV花费2.5亿欧元,获得西甲5年全媒体版权;
爱奇艺与WTA签下了2017-2026赛季的10年长约;
华录百纳拿下长达15年的欧冠篮球中国地区的独家经营权;
体奥动力5年80亿人民币拿下中超,此前中超每年版权收益不过7000万-8000万元。
热钱不断涌入的中国体育产业,体育资源有限,值得投资的“标的”太少,大公司们急不可耐地把目光投向了有限的优质IP。版权是稀缺资源,不出手,便出局。对版权方来说,这是利好,也是考验,谁也无法预计,这种烧钱的态势能维持多久,很可能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对继续鏖战欧冠版权的几家大公司来说,买版权只是一个开始,极为考验买方的变现能力。如何从版权上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并带动更多用户参与进来,产生更多的体育消费,是这几家大公司要思考的问题,对这次付出了更多金钱的乐视而言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