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热潮下,智能家居的发展急剧升温,其中智能电视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智能家居风暴的核心。智能电视基本上是三分天下,一派是以三星、索尼、LG等为代表的海外派,其中日系没落、韩系崛起成为大趋势,如三星在2014年占据了全球智能电视市场的近三成份额,位居第一,索尼则只有7.6%;一派是长虹、创维等为等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他们在加速触网;还有一派则是从互联网和IT行业转行而来的小米、乐视、联想等厂商,初期风光无限,不过后期却在进行补课。
然而,智能家居还远未到成熟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还比较浮躁,尚停留在概念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互联互通问题,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协议接口不统一,也不开放,导致互联互通困难。包括智能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一定要是连接的,如果都是智能的孤岛,根本就不叫真正的智能化!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同质化比较严重,很多所谓的智能电视只不过是增加了智能的外衣,不是真正的智能电视。例如一些电视只是增加了上网功能,就叫做智能电视,实际上一点都不智能。还有很多智能电视产品不能实现硬件、软件和内容的集成,只是硬件进行了升级,这种也难以称得上是智能。
智能电视的技术名词也层出不穷:LED、ULED、OLED、QLED、GLED……令人眼花缭乱,那么,在智能家居时代,电视厂商的前途如何?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到一款真正的智能电视呢?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时下主流的智能电视厂商。
提到智能电视,不能不提小米和乐视,这两个都是从互联网行业杀到电视领域的黑马,又因为擅长炒作,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度。小米在智能电视方面延续其手机的路线,采用低价切入,用新媒体的方式营销,比较吸引眼球。但是因为小米在家电业的积累比较浅,导致其在质量管理、供应链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距离传统家电厂商还有差距。还有,内容也是其短板,在小米盒子被广电总局整顿后,小米开始意识到内容困境,所以通过吸收陈彤加盟,投资视频网站等方式来补足内容短板,但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有数据显示,2014年小米电视的销量只有30万台,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乐视标榜的超级电视,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而闻名。不过深刻剖析起来,乐视电视的根本优势还是在于其内容上,依托乐视网、乐视影业、花儿影视等内容公司,乐视电视能够为用户提供比较丰富的内容,很多还是自己独家的。但是,乐视和小米面临的一个类似问题就是,作为新晋电视厂商,他们在技术储备、研发创新、质量管理、供应链控制等方面还比较稚嫩,这些传统的东西不是用简单的互联网思维能够迅速学到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传统家电厂商则热衷于玩技术概念,例如海信提出ULED的概念,号称具有高动态范围、高色域、高清晰度、高流畅度,宣称能替代OLED技术;TCL推出量子点电视,提出QLED技术的概念,宣称具有更强的色彩表现能力;LG推出OLED电视,宣称要取代液晶电视,成为新一代电视……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这几种技术,细节就不多说了,太技术,直接说说差异对比。LG等厂商力推OLED显示技术,称将是电视最终的趋势。OLED的确色彩表现力更丰富、更轻薄,然而,OLED也有诸多问题,如面板容易老化、寿命短,良品率底、成本高等。最早研发OLED技术的索尼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成本高昂已经放弃该技术。海信的ULED其实是对液晶技术的改良,并无革命性的意义。量子点电视本质上也是液晶电视,是采用量子点技术加强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效果,没有改变液晶电视被动发光的局限性,也难言是一种技术突破。
三星SUHD傲世超高清电视的Tizen系统试图构建一个以电视为核心,能与其他智能家电相连的生态圈。它提出了一种新的SUHD技术,对传统量子点技术有了很多提升,对面板、系统、画质引擎和整体算法进行了革新,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色彩。与传统量子点技术相比,它具备“无镉”安全、环保的优势,更适于家庭使用。三星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研发了赏”晰“悦目”功能,能显著优化来自机顶盒等外接设备的低画质,解决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4K电视搬回家成摆设。
除了上述厂商之外,也有互联网与家电厂商联合的趋势,例如优酷就和康佳在近日联合推出了4K大屏电视产品。这种联合的好处在于融合了家电厂商的硬件、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厂商的内容、资源优势。不过,这个电视主打4K概念,不是什么新的概念,而且4K电视因为节目源等问题,真正普及还比较遥远。
总而言之,智能家居的火爆场面,催生电视迅速进入智能电视时代。一个好的智能电视,既要有出色的硬件,易用的软件,还要有丰富的内容。在硬件上,各种技术眼花缭乱,名词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擦亮双眼,透过技术概念看本质,既要看色彩、对比度、亮度、细节表现等体验,也要看价格、寿命等因素,注重综合体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