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大师》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小长假第一天,表弟离家出走了!


  小姨急得心力交瘁,几乎发动了所有亲戚寻找了一天一夜无果,只好打电话报警,调用小区监控,一路追踪,才在隔壁县的小网吧找到昏睡在电脑前的表弟。


  离家出走的原因其实也是很多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表弟不爱学习,小姨又逼得紧,正面冲突,冲突升级,场面失控,这就有了之前的一幕。


  大家都劝小姨多放宽心身体要紧,对小表弟也不敢说太重,生怕小家伙再次玩失踪。


  小姨一脸憔悴,叹着气说道,你看看你表哥,一直以来都这么优秀,从来就没让你大姨操心过,你要是有你表哥一半懂事我就知足了。


  表弟坐在沙发上皱着眉,心情极度低落,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却是一肚子委屈说不出,看着让人怪心疼的。


  我看他们娘俩情绪平复得差不多,便以多年没回老家为由,让表弟带我出去转转。


  表弟带我出了门,路上也没怎么说话,径直走到村口的小溪边。


  我停了下来踢了块石头进溪里,“你当时怎么想的?”


  他抬头看着我一愣,转瞬又低头讲道:“我也不知怎地,家里压抑得让我不想回去,我也知道妈妈是对我好,但就是受不了……”


  我苦笑道:“还知道是对你好,看来还是个好孩子。现在回来了,能认真学习吗?”


  “表哥,实话跟你说吧,我是真的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学习真的太无聊了,我看到课本、试卷,我就头晕。好不容易周末回家了,我才刚放下书包,遥控器都没找到呢,我妈就把我关房间里,让我写作业。”


  表弟一番话,身为过来人的我其实深有体会。


  10年前,我在老家上学,一面黑板一盒粉笔一张嘴就是老师的全部教学家当。


  10年后,表弟的教室里虽然多了各种教学设备,但基本搁在角落里落灰。


  老师在讲台上洋洋洒洒地讲着各种定理、公式,放眼看下面的学生,大多都是摸不着头脑的状态。


  这种照本宣科的灌输教育一代代传承下来,想在资源落后的小乡镇一下子改变,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像小姨这辈人,打小在农田里摸爬滚打,知道靠双手从地里刨钱有多辛苦。


  他们拼了命也想让后代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了,早早地安排学这学那,成绩不如意,就跟天塌下来一样。


  前面是深奥难懂的新知识,一筹莫展,后面又有父母一步步紧逼,痛苦不堪。


  孩子陷入这样的绝境,不厌学才怪。


  这其实有点像买东西时的场景,你说,导购员站在顾客的哪个位置最容易成交?


  站顾客前面会让顾客防备,站后面会让顾客害怕。


  最好的位置应该是站顾客侧边,帮顾客出谋划策,这样既能促进顾客购买的决策,同时也能让客人觉得所有决定是自己做的,导购员做的一切都是真心实意对自己好。


  同样的道理,那些跟小姨一样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的家长,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站错了位置,站在孩子的身后,孩子一时走不动、走不了了,就挥着鞭子在后面赶。


  找到问题所在,就对症下药。简单来说,就是端正自己的位置,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跟孩子成为战友。


  有两个朋友,分别称他们为大亮和小亮。


  他们各自都有个上初中的女儿,两个小姑娘有个共同点,都不喜欢背课文。


  但是,不同的是,小亮的女儿每次都能早早地把课文给搞定,但大亮的女儿每次都会拖到假期结束前一天晚上。


  为什么呢?很简单,小亮知道女儿怕背课文,每次再忙,都会抽出时间,跟女儿一起背。女儿一看爸爸都跟着一起学了,兴奋劲就上来了,后来都跟小亮比赛谁背诵得比较快。


  大亮呢,一开始总是不管不问,到后面就干着急,或者干脆把女儿在锁房间里,不背好不能出来,或者背不完不能睡觉,他则在一旁悠闲地玩手机,时不时催上几句。


  其实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大部分父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已经很难再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了。


  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表弟不是说对学习没有兴趣吗?那就给他找点兴趣。


  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跑网吧去?打游戏还是聊天去了?”


  表弟一脸可怜样说道:“表哥,你知道的,我在家时只能看书、学习,上次在同学家看过《指环王》,我就迷上了,你们来找我的时候,我刚把最新的那部看完呢!”


  我乐了,从手机里翻出一个视频。


  表弟一看,欣喜道:“哎哎,表哥,这不是里米纳斯提里斯保卫战嘛?太酷了。还有,这个杠杆,我知道,我刚上过这节课呢。”


  我笑着说:“对呀,这是我偶尔在网上翻资料的时候搜索到的,物理大师,三分钟大片式教学视频,简单、高效,关键是有趣。”


  表弟看完后,又发愁了:“我是很喜欢,但是家里的电脑早被我妈收起来了。”


  “没关系的,在电视上装一个当贝市场,搜索“物理大师”就可以观看了。”



  这两天得到小姨的反馈,说我表弟看了物理大师之后竟然开始主动预习课本了。连连夸我牛,我笑说,我这其实就是旁观者清而已。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小别离》,充分展现了中学生群体的心理波动。


  其实大多数的亲子矛盾都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替孩子做各种决定,


  而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渴望独立,迫切希望得到社会身份认同的年纪。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别再把孩子当孩子了,摆正位置然后多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做决策,这样既能让孩子心理得到印证,得到价值满足感,也能保证青春叛逆期少走弯路。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处理好自己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