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猫腻多:教你如何不被坑

导读:说到家电维修,许多消费者都面露难色,由于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产品零部件不统一,不但质量无法保证,售后服务更是脆弱不堪。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一些大品牌的家电企业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外,其他家电品牌多采用签约某些家电维修公司或者私人网点进行维修授权,相对来说,企业只对售前的产品负责,而对售后服务则属于外包性质,售前和售后服务责任人换档,难免会出现服务不好衔接的问题。

有许多消费者在维修家电时,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有些竟然被骗后还被蒙在鼓里,不仅损失了钱财,维修后的使用安全更是令人担忧。那么,如何才能在维修过程中识破骗局,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下面,我们就来学几招。

家电维修时都会遇到哪些骗局?

一、小广告留一次性电话号

市场上的家电维修70%均是通过社区、楼道、家门口上的小广告实现的。为了避免承担售后纠纷风险,很多家电维修点采取“一锤子买卖”。他们印在小招贴上的电话号经常变更,修完一次后下次再打,很可能就打不通了,“如果是好事(比如,还有其他家电需要维修),他便答应下来。而如果是坏事(比如上次维修完后,没多久又坏了),他便称,您打错电话了。”

二、收据故意写错维修项目

有些消费者为了省下上门服务费,会选择去家电维修实体店。维修完后,消费者要索要收据,并确认收据内容,比如,明明是电视里的高压包坏了,维修人员在收据上就写成“电路板损坏”。如果没修好,下次拿着收据再来找他,他就会说,从收据上看,上次是电路板坏了,而这次是高压包坏了,这样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再收维修费。

三、暗渡陈仓“预留”故障

如果是初次接触,有些修理工会故意给你一些甜头。比如,向你展现热情的服务态度,初次上门先是收取较低的费用,但其实这都是“障眼法”。这样的维修工会在维修的过程中,趁你放松警惕不注意时“暗渡陈仓”,故意在你送去维修的家电上“预留”故障,让家电在不久后又出新的问题。

四、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一般的家电维修门店同时也回收旧家电,把几十块钱回收来的旧家电进行拆解后,将旧的零部件扫扫灰,用新的包装袋密封后就可以当新的卖了。按照回收价的比例,一个旧彩电的电路集成块也就1块钱,但是充当新的卖就可以卖到200元。而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在维修时偷偷把客户电器上价格昂贵、质量很好、没有损坏的零件换下来,换上廉价的或从旧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不知情的消费者只能被蒙在鼓里。

五、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按下家电开关,如果电器不工作,这可能会是10多种原因造成的。由于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家电的维修,这就给修理工们留下随意“发挥”的空间。明明是开关本身坏了,花10块钱换一个就好了。有些修理工可能会告诉你是集成电路板坏了,维修费得200块钱。

甚至,有些修理工面对一些老年的客户时,还会无中生有。明明是电脑显示屏的开关没开导致屏幕不亮,硬要说机器的主板坏了。

小家电为什么维修难?

在身边的很多朋友,经常会抱怨,小家电几乎就像是一次性用品,一旦损坏,维修无门。据统计,我国小家电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且每年以30%的幅度高速增长,几百元的小家电如豆浆机、烤箱等确实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捷,可过了“三包”期,小家电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问题常让市民进退两难。

很多人都认为维修不划算,所以小家电维修市场需求也不高。另外,维修小家电,收费高了,消费者不干,收费低了,自己也觉得划不来,小家电的小问题多,需要备很多配件,但很多小家电的零部件都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配件通用性很差,所以很多配件备不齐,索性就不维修了。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环保考虑,国家应该针对小家电的回收出台一个“以旧换新”的政策,这也是对市场的一个优化。

如何才能不上当?

一、用户千万不要千万不要轻信楼道、路边的维修广告宣传。维修任何家电,一定要查验维修服务部是否有维修经营资质或经营证照。同时,可以找到相应的家电客服电话或到家电大卖场的品牌专柜询问、核实正规家电维修企业信息。

二、在维修人员上门前,先问清楚收费项目、标准以及能否出具正规发票等事项,如果对方不肯明码标价、不能出具正规发票,尽量不要约请这种人员上门服务。

三、各品牌企业售后服务商的维修人员会穿着带有企业品牌或名称标志的工作服并佩戴证件,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要注意查验。接受服务后及时索要正规发票,如发现上当受骗,及时拨打举报投诉电话。

写在最后:

面对复杂的维修市场,除了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以外,企业也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考取资格证书,提高从业人员基本水平和素质。同时,执法部门也要加强市场管理,扫除监管漏洞,规范相关定价统一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洁净、安全的家电维修市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