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嘴硬不卖给鸿海 如今夏普还不是偷着乐
导读:企业有了百年历史后,忽然遭遇了经营危机。这些年夏普背上的沉重财务负担,已经让这家企业不能再前行。2016年8月,夏普选择进入鸿海精密工业公司麾下,戴成了新任掌门人,百年企业第一次让日本境外的人来管控。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国外的经营方式介入,夏普获得了新生。
早川德次在1912年创立公司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100多年后,会有一个叫戴正吴的人,天天在上班时经过自己雕像前笔挺挺地站立,然后深深地向雕像鞠躬后,走进公司最高负责人办公室。
早川的公司本来以生产锁著名,到了1915年发明了不用削的铅笔——自动笔,之后把公司的名字也改成了SHARP(笔尖),再以后人们渐渐忘记了早川,只知道夏普了。这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家电企业,尤其以生产电视名震天下。
企业有了百年历史后,忽然遭遇了经营危机。这些年夏普背上的沉重财务负担,已经让这家企业不能再前行。2016年8月,夏普选择进入鸿海精密工业公司麾下,戴成了新任掌门人,百年企业第一次让日本境外的人来管控。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国外的经营方式介入,夏普获得了新生。
在日本遭遇抛弃
所有去日本文具店的人,要想买一支自动铅笔或者圆珠笔的话,估计不自觉地会选夏普的产品。尽管消费者心里也许并没有一定要买夏普产品的意思,但今天在日本文具市场上,夏普的自动笔、圆珠笔、多色圆珠笔也还是有其他厂家难以取代的地位。
不过人们知道得更多的该是夏普的电视和其他家电。要知道因为对单晶、多晶等硅晶产品有着特殊的技术,在十几年前夏普还是世界主要光伏产业的晶产品提供者。如果是太阳能光电厂家想发电的话,估计选择夏普光电池的绝对不在少数。
但是光电板这些年是拖夏普经营后腿的重要因素。不仅夏普,日本企业光电板厂家没有哪家在这个领域能够挣到利润。再往深里说,不仅日本,曾经赫赫有名的德国企业,这几年也基本上全军覆没。当然中国的光电板企业,比如无锡尚德电力控股等等,现在已经很少能够听到其相关的信息了。夏普也是光伏电池的重要企业,在这个领域也是输得精光。
正是因为分心于光伏电池,又正好遭遇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夏普反而在主业电视上,在设备投资竞争中败给了韩国企业。
在光伏上的严重失算,在电视上竞争能力的下滑,让夏普在2016年背上了7000亿日元的巨额债务。肥水不流外人田,日本当然希望把夏普的技术、品牌留在日本国内,但负责液晶业务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会长志贺俊之,已经很看不上夏普,“我们的资金只投有增长前景的企业。”志贺说。言外之意是夏普不属于有前景的企业。
“夏普是家很有开发能力的企业,而东芝的马达制造能力很强。它们两家合作的话,该是强强结合,也能在世界市场拼搏下去。”志贺把夏普的前途推到了东芝公司那里。
钱是从日本几家银行那里借的,银行只考虑回收投资。日本政府考虑的是技术不能外流,品牌不能白白送给境外企业,至于夏普该如何活下去,这不是政府的事。
舆论对夏普相当的严厉。日本企业的公关性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看到夏普必死无疑,开始以少有的严厉态度批评夏普。该报编辑委员中山淳史撰文,坚决要求用日航的模式(企业破产重组)处理严重亏损的夏普。
这意味着向夏普出资的银行不再能够回收资产。日航可以通过减免税负的方式获得新生,但行业不同,夏普一旦走上破产之路,那还意味着十余万员工将失业。
夏普被日本彻底抛弃了。
投入鸿海麾下
夏普为难之时,出来救助的是中国台湾企业鸿海精密工业公司。
2016年2月5日,眼看就要过春节了,鸿海总裁郭台铭还是从台湾乘自己的专机到了大阪,和夏普坐下来谈企业去向。8个小时的谈判结束后,郭台铭出来见了记者。
“不会让夏普解散。”
“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雇员,我们保证延续所有人的雇佣合同。”
“我们不会让(日本)银行损失一分钱。”
郭的话掷地有声,让对夏普忧心忡忡的日本政府、银行、相关人员放下心来。
“我们从夏普董事会那里获得了优先交涉的权力。”郭接着说。但一个小时后,当郭已经回到自己的飞机那里,夏普也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们并没有给鸿海优先交涉的权力。”否定了郭的这部分发言。
实际上,夏普在等日本政府的表态。如此大的企业,就这么归入鸿海阵营,政府不同意就办不成。当然,有鸿海为夏普支付所有债务,维持十余万人的雇佣,即便是《日本经济新闻》说些风凉话,政府最后也会同意这次的谈判内容的。
归入鸿海阵营后,夏普的第一负责人很快换成了戴正吴。戴表现出了对夏普的充分尊重:每天上班前会在早川雕像前直立不动,鞠躬致敬。那种对创始人的尊敬是夏普人这些年已经很少见到的现象了。
和以往的夏普高层不同,戴在夏普是不拿薪金的。公司亏损的时候,企业家无权拿薪。戴住在工厂附近多年失修的员工宿舍,墙上的裂缝暂时还没有资金去修补。午饭是在便利店购买,或者在物美价廉的中国菜馆解决。日常他总是着一身日本市场上比较廉价的灰色西服,夏天的话,就穿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
“一天工作17个小时。”这是鸿海选派来的领导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戴精通日语,自己亲自去跑客户,不辞辛劳,不天天坐在办公室指挥,彻底地改变了夏普高管的工作方式。
进入鸿海阵营后,库存开始变“负”(负库存),过去以为市场能够接受,所以先生产后销售的经营方式被取消。夏普有技术、有品牌,而鸿海无品牌、会管理,以鸿海的生产模式,用夏普的技术去生产,企业就能发生变化。尤其是百年企业,百年来的管理僵化渐渐变成了一种硬性的官僚制度,不再有活力、不再能盈利。现在夏普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输入新鲜血液,让企业重新充满活力。
夏普的行政组织开始发生变化,过去的部、课,开始变为20个“商务单位”,该获得多少效益,效益的评价方式透明,论功行赏后,士气开始迅速提升。
进入鸿海阵营前的2015年8月,夏普决定所有人员减薪2%。到了戴主管经营后,2016年9月废除该减薪决定,员工的薪水回到了正常状态。
重新焕发生机
夏普有过多次让液晶扭亏为盈的计划,但几乎无一最后实现。
“言必信,行必果”,戴正吴下了死令。
“2017年3月期的财年,能够实现盈利。”2016年11月1日,戴罕见地穿上了一套上好的深色西服,系上红色领带在东京召开的记者见面会上,对今后的决算情况做出了判断。2016年9月,夏普所做的中间连接决算表明,2017年3月期的决算应该让公司能有7900万日元的盈利,当然这么一点利润对夏普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毕竟是扭亏为盈了。
今天的夏普也依旧艰难。卸下光伏电池的沉重负担后,有机EL电视能否盈利?和韩国LG电子的竞争、中国市场的再度开拓等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不少。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夏普的员工现在重新有了信心,脸上的表情开始丰富了起来。岁数大一些的人,这些年去了日本电产、大金工业、久保田(农业机械)等企业,但年轻的员工留了下来,他们还在延续曾经的光荣:夏普的自动铅笔、有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智能手机屏幕、液晶电视等,这些风靡一时的产品今后应该能从夏普再度开发出来。
今天夏普的最大靠山就是鸿海。2016年12月30日,鸿海在广州决定建设世界最大的液晶板工厂,投资1万亿日元(约610亿元人民币)。鸿海不缺钱,有了夏普归入自己阵营后,液晶技术将发挥到极致。过去夏普因为财务负担过重,有技术但不能投资,也不再能从银行借到更多的资金。现在鸿海解决了资金问题,广州工厂生产“第10.5代”玻璃基板,夏普的液晶事业也有了出头之日。
至于有机EL事业,夏普同样有了到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今后由鸿海投资,夏普出技术出人员在中国建厂,也有很大的可能。
夏普这家百年老店,在并入鸿海阵营后重新焕发出生机,其品牌、技术有了活力。笔者此前谈到日本百年老店里外族人改姓后延续企业经营的情况,现在不仅是日本境内的外姓人,由日本境外的企业来传承日本品牌与技术,已经从夏普这里开了一个头,今后类似的案例有可能会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