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市场达到爆点 浅谈大屏与小屏两个市场
导读:目前,家庭智能大屏市场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春秋战国阶段,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运营体系、交易规则,究竟鹿死谁手还没有定论。
近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央视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省级卫视的《人民的名义》、《欢乐颂》也火了,这些在社交媒体上成为话题的节目内容,都是出自电视频道,而网剧网综反倒很少成为社会话题。
另一方面,2016年的广告市场数据陆续公布,根据CTR公布的监测数据来看,电视广告市场企稳,央视刊例收入上升了3.5%。与当下流行的电视衰亡论调不同,种种迹象表明稳居家庭中心的大屏没有被唱衰且依旧发光发热。
家庭大屏 三个隐含价值
坊间热议,大屏归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角色进入家庭大屏的产业,业界也开始反思家庭大屏所隐含的价值:
第一,家庭的回归
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小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饭桌上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只关注自己。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就发现,只有自己的世界太孤独,人还是需要家庭的温情和氛围,于是各种呼吁放下手机、回归家庭的声音逐渐兴起。而大屏则正好契合家庭重聚的需求。
第二,形象的回归
在手机上,人们看的是段子,是八卦,都是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办法构成有凝聚力的、故事性强的整体形象,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脆弱,对社会的把握也越来越虚无缥缈。而大屏则相反,它很会讲故事,具有使用形象手段重塑社会结构的聚合力。
第三,影响力回归
近年来各种新兴媒体都在努力定义自己的影响力,为此不惜对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进行解构、颠覆和破坏,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只有解构和颠覆,人的注意力在被无限碎片之后,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也随之消减。只有把分散的注意力重新聚合起来,才能显示和发挥媒体的本有的影响力,而这种聚合影响力的工具,正是大屏。
出于上述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大屏归来也就顺理成章。
从去年开始,家庭大屏逐渐成为传媒行业炙手可热的话题。《媒介》编辑部把目光聚焦家庭大屏,对内容提供、终端运营、网络服务、系统开发、应用服务、广告营销、数据监测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角色展开了广泛采访调研和梳理。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参考以往智能手机在超过40%临界点之后一骑绝尘的发展趋势,现在大屏也已经到了爆发点,整个市场进入亢奋状态。
家庭大屏三个聚合功能
大屏为什么能够搅得整个行业亢奋起来呢?我认为家庭大屏具有以下三个聚合的功能:
首先,是技术的高度聚合。
今天的家庭大屏早已不是昨天的电视机,智能化给家庭大屏带来了强大助力。在智能大屏上,聚合了当今媒体技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语音搜索、人脸识别、体感控制、VR……这些技术给智能大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力、感染力、表现力,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彻底改变了电视机。
其次,是产业的高度聚合。
在PC、手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由几家领头企业先做起来的,但是现在的家庭大屏市场却是短期之内各路人马齐上阵,仿佛一瞬间就聚集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这种快速的产业聚合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产业的发展速度。
最后,是市场的高度聚合。
目前,家庭智能大屏市场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春秋战国阶段,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运营体系、交易规则,究竟鹿死谁手还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有志于此的经营者来说,软硬兼施一统江湖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春秋大梦。
小屏vs大屏 两个市场、两个模式
面对机会如此巨大的市场,难怪那么多角色争先恐后跑步进入,尤其那些在手机和PC领域实力雄厚的互联网/IT公司,比如苹果、谷歌、阿里等等。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在PC和移动端呼风唤雨的企业,当他们试图把小屏上的成功经验搬到大屏上的时候,逐渐发现过去的经验很难奏效。
强大如苹果,十年前就开始布局APPLE TV,到现在距离颠覆电视的宏愿还相当遥远。我想,如果知道大屏和小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市场、两个模式,野心也就有相当的收敛。
家庭大屏行业参与角色(数据来源:奥维云网)
小屏是个人使用,大屏是集体观看;小屏讲究个性与便捷,大屏要照顾家庭成员的共性需求,需要更严格的内容审查和管控。从本质上上,小屏和大屏具有不一样的传媒文化。互联网企业对于大众习惯、家庭文化、媒体语言缺乏基本认识,他们一边抱怨大屏为何要受到许多的管控,一边习惯性的把小屏做法移植到大屏,结果常常被搞得灰头土脸。
必须承认,大屏有其自身的独特空间,独特价值和独特文化,绝不可大锅小锅一锅煮。家庭与个人,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环境,大屏与小屏,形成了完整的媒体版图。当社会重新整合的时候,需要若干纠偏补缺,所以,大屏的归来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关注智能电视资讯网news.znds.com,任何电视资讯,尽在你的掌握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