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电视 改变也许就在转眼间
导读:被社交媒体互联网化的人们,分享着使用着在互联网上游走的各式内容,电视机也互联网化了,连遥控器都互联网化了。
现在一开电视,就开始想同时还有多少人也在看电视,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会看哪个频道,会停留在哪个节目上。这个职业病害得我现在很不情愿看电视,更愿意拿起手机找些短视频看看。
严格说短视频不是电视,短视频是飞来飞去的断片儿,琐碎又无序,闪烁于小屏幕,让你忘掉看电视的仪式感。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重新找回仪式感呢?
比如看电影,进电影院是有仪式感的。明星走红地毯那就更是仪式感的典范。电影票房收入不断新高,明星身价也发疯似的增长。可见要让观众多些理由看电视,给看电视找回仪式感也许挺重要。
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他们人生的各个阶段,仪式感好像从不缺位,反而就淡忘了看电视的仪式感。再说,短视频是快的,电视是慢的。看电视需要时间的冗余与伴随。
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主要是那些80后90后们,多半上有老下有小,本来就有点儿顾此失彼,时间的冗余其实挺少。因为冗余时间的局限,他们看电视必然就更挑剔,吐槽多过赞美。挑剔的结果是:仿佛只有爆款才入法眼。可是去哪儿找那么多爆款啊?
接下来,独生子女们的下一代,是一出生就被互联网包围着的一代。家长们把他们带入电视,互联网又给拉出来。他们注定以消费互联网的方式审视电视。
这逼迫电视走上互联网化的不归路:被社交媒体互联网化的人们,分享着使用着在互联网上游走的各式内容,电视机也互联网化了,连遥控器都互联网化了。互联网就是电视的新存在方式。原来说媒体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的媒体融合其实必然升级为“你即是我,我即是你”。早先是融,现在只能是合,合二为一。
最新的互联网统计数据说我国现有网民8.02亿,其中98.3%是手机网民;换言之,在互联网云云众运营商那里,网民就是手机。这就应了那句“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经典论述。统计数据又说,“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
言下之意,有手机多半就用短视频。两层意思连接起来,即可以说:网民就是短视频。一方面网民生产短视频,另一方面网民观看短视频,还有一方面网民分享短视频。短视频是网民存在的一种方式,比如微信也是一样。
手机网民规模已占到电视观众人数的62%,短视频用户已占到电视观众人数的46%。现在电视的日均到达率约为52%,介乎上述两个比例之间,手机和短视频对电视的影响可见一斑。
相对于互联网,电视观众作为分母的意义更加突出。被互联网化的分子数量越大,电视观众们被互联网影响和剥夺的成分就越大。这种相对剥夺感已经深刻影响到电视行业发展,也包括日渐落寞的电视人心态。
锁定这个暑期竞争的若干档大综艺或者电视剧,尽管有互联网的喧嚣与狂欢,但并没有电视屏幕的热播如影随形。时代的变化看起来应该是渐进的,实际上未然,改变也许就在转眼间。不论怎样对数据指标抱怨或者指责,趋势却难以逆转。
有人定义199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为“Z世代”,其实就是“互联网世代”。这个世代群体眼中的电视必然是不一样的电视:他们或许已经带来电视的断代,而我们竟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