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内容推荐:使用抖音时抖音也在定义用户
前几天,看理想做了一次征集:抖音把你定义成了一个怎样的用户,给你推荐了哪些内容。几乎是毫无悬念的,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并不是抖音用户。
但从不气馁的我们,还是努力挖掘了几位抖音日活用户进行了采访。
有意思的是,采访结果发现,即便大家都在使用抖音这款产品,但是所接收到的内容却大相径庭。
有人表示“抖音是最好的吸猫工具”,有人认为“抖音是土味文化的最佳集合”,有人看到的抖音是“沙雕搞笑神器”,有人看到的则是“生活窍门集锦”,也有人把它视作“化妆视频工具”……
甚至有人认为,抖音是一种「后现代波普艺术」式的存在。
抖音陆超,一个极度后现代的存在
如此来看,因内容高度同质化而屡屡被诟病的抖音,实质上仍然是一个巨大黑洞。
因为,在用户无意识浏览的行为之下,每个人都只能触及到这款应用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内容。
这背后,其实潜在的就是一种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系统。
当然,个性化推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操作。然而,抖音的内容分发模式,与过去并不相同。
众所周知,Facebook、Twitter和微博也同样存在推荐机制。但是,它们的推荐机制更多基于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人际圈,即通过“我关注的人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不断扩大关注网络。
而抖音的内容分发模式是“去中心化”:算法根据用户行为,愈加精准地推荐用户会感兴趣的内容。
抖音内容分发模式
具体来说,每个刚关注抖音的人,会被投放到一个资源池中,随着用户行为(点赞、关注等)偏好的产生,继而被算法继续投放进一个更大的资源池。
所以,所有你看到的内容,基本都是由你过去发生的行为所决定的。
这套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模式,能够让内容推荐越来越精准。但同时,内容的广度却难以保证,从而导致你看到的内容面越来越窄——你永远只能看到自己已有兴趣圈层中的内容,并且越陷越深。
这套逻辑之下,内容平台并没有让大家的趣味更广泛,反而更加窄化、圈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