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低端形象帽子 小米也要仰望星空

  近日小米集团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业绩,实现营收7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7%。经调整利润达到61亿,同比增长163.8%。小米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从业绩来看小米的经营能力可以说非常卓越。


  从最早开发手机系统到如今市值七千多亿的上市公司,业务横跨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和造车,辐射范围包括欧洲、东南亚、非洲还有拉美,小米用了十年时间成为中国电子消费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今的小米定位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未来业务发展动能充沛且具有想象力。


  红海之中的基本盘


  从小米集团的业务营收构成来看,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的发家业务,也是目前给小米创造营收最大的业务。而在智能手机一片红海中厮杀出目前的市占率,可以说小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品和运营方法论。


  手机业务是小米实打实的基本盘。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0%至515亿元,出货量同比增长69%至4940万部,线上市场份额同比近乎翻倍至38%。并且随着出货量的增加,规模效应提升了业务毛利率至12.9%。


  而小米手机业务的成功可以归功于其双品牌的产品矩阵策略。2019年2月红米品牌从小米独立,公司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策略,小米聚焦中高端市场,而红米则聚焦低中端市场。丰富的产品矩阵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产品供给,提升公司的规模协同效应和市占率。


  一方面用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化。一季度小米发布了小米10s、小米11青春版、小米11Pro、小米11ultra等全新机型。一季度小米11系列产品全球订单量突破300万台,在国内小米11系列在定价4000-6000元的安卓机型中销量排名第一。一直饱受低端形象诟病的小米也在高端机型上取得了成绩。


  另一方面用红米品牌保证性价比。红米为用户带来了全新定位的产品选择,2021年2月发布的红米k40系列广受市场好评,并推出红米k40游戏增强版,定价1999元起。K40系列在京东自营销售排名紧随苹果之后。红米品牌依然延续小米的看家本领,就是极具性价比诱惑的产品。


  虽然小米手机业务经营还算可以,但整个手机行业依旧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国产手机行业随着华为手机销量的下滑,小米的市场份额有了一定的提升,摆在小米面前的还有两大强劲的对手,就是市占率23.5%的oppo和市占率20.2%的vivo,未来手机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业务加持


  除手机业务以外,其他多元化业务生态和手机业务共同构建战略协同关系,也助推整个小米飞速前进。这其中就包括IoT业务和互联网服务业务,而小米的IoT业务优势总结起来就在于产品和渠道上。


  从产品来看,更加丰富的品类和更高的性价比为IoT业务带来飞速增长。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电视在国内出货量连续九个季度稳居第一,智能手表增速超过300%,而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类产品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稳居前二。


  从渠道来看,更多的小米之家线下体验店将帮助小米更好触达消费者,感知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驱动业绩增长。2020年11月小米加快了小米之家的开店速度,截止2021年4月3日,小米之家已经突破5000家。


  而互联网服务业务既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软件体验,也为小米带来更多的利润。一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达66亿元,同比增长11.4%,毛利润达72.4%。


  基于手机业务之上的互联网服务也随手机业务一并增长。一季度财报显示,国内miui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6.4%至118.6百万,广告收入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39亿元。游戏业务收入11亿元,环比上升24.8%。小米盒子的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34%。


  从财报数据来看,手机业务的双品牌策略为其奠定坚实的基本盘用户基础,而在此基础上的互联网服务则为小米带来可观的利润贡献。不难看出,在IoT这片有着相比手机业务更广阔增长空间的市场,小米的打法还是非常奏效的。


  造车也不能少


  但亮眼数据背后,小米则和所有公司一样,将面临主营业务提升后天花板显现的问题,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对小米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和石油资源日渐枯竭,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效环保,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在此背景下各大公司纷纷开展造车业务,而小米也不例外。


  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优势,小米在2021年3月30日正式对外公告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三个问题,那就是品牌、渠道和产品,而小米在这三个方面也有部分优势。


  从品牌来看,小米作为消费电子品牌的影响力强势,受众基础广泛,将有助于前期推广。从渠道来看,全国五千多家小米之家可以支持小米新能源车的展示和销售。从产品层面来看,小米基于芯片、算法和软件的技术实力和储备将助推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


  智能电动车单车价值量显著更高,市场空间显著高于小米传统业务,如果成功的话有望大幅抬升小米可触及的增长天花板,驱动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海外市场危机并存


  海外市场也是小米实现业绩增收的重点板块,但同时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有着非同一般的考验。


  财报来看小米在全球主要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境外市场收入达3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6%。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


  海外重点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算,在欧洲市场份额首次排名第二,市占率达22.7%,出货量同比增长85.1%。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14个季度保持排名第一,市占率达28.3%。


  新兴市场也保持着迅猛增长。拉美地区的市场份额在本季度上升至第三,出货量同比增长161.7%,市占率达11.5%。在中东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87.8%,排名第三。同时在非洲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91%,排名第四。


  从小米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来看,海外国家将会为小米带来更多业绩增长和规模效应,这将有利于小米的长期发展。


  而一方面海外市场对于小米也存在着风险。因为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小米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自然会有一定阻碍,这会导致小米公司在资本市场层面出现压力,股价回调从而影响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随着国内市场红利的逐渐消失,各大企业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在排除风险的干扰下,未来出海业务将继续推动小米的业绩增速。


  小米成立十年多以来一直以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定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注重用户参与感的运营模式也为小米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小米优秀的业绩也体现市场对其认可态度。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大局已定,小米需要稳住自己国内手机市场业务,从过往经验来看难度不算太高。而市场潜力巨大的IoT业务和出海业务将有望推动小米进一步业绩增长,造车业务则是任重而道远。


  小米需要一如既往保持亲民务实的经营理念,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回馈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