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投影相比更常见的DLP投影有哪些优势
我们在前段时间体验了一款小巧的便携式投影哈趣H1,它是一款不同于DLP成像原理的LCD投影,可以说原理上与我们熟悉的液晶电视类似。事实上,LCD投影是上个世纪出现的第一种数字投影技术,与后续诞生的LCoS、DLP等成像技术一起几乎完全取代了胶片和CRT投影仪。
LCD投影通过在光源到镜头的光路中间配备液晶层,通过控制液晶层中分子偏转实现滤光、显色、成像,分辨率则取决于液晶层与TFT的支持。由此带来的显著优点有两个。一是它的分辨率非常实在,没有DLP抖动提升分辨率可能带来的频闪等问题;二是它通过液晶层而不是DLP投影中常见的色轮来显色,也就完全避免了彩虹纹现象,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拍摄设备在任何快门下都不会出现影响观感的横向色块。
但LCD的特性同样带来了一些缺点,首先是滤光原理使亮度产生较大损耗,在便携式投影中影响尤其显著;另一方面是成像对比度相对不及DLP的反射式原理,对使用环境中光线强度、投射表面颜色和材质的要求更高。
因此,在便携式投影等小型设备中搭载的LCD成像系统虽能满足一些轻量的使用,但也具有对环境较高的要求,它不是一种能够“开灯看”的投影产品,并且更需要搭配专用的幕布使用。
但LCD成像技术本身是投影中的常青树,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依然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克服单片式LCD固有的缺陷,但同时也不得不具有较大的硬件规模和较高的成本,这就是3LCD技术。
3LCD原理的投影设计出一套复杂的光路,将LED光源的白光或激光光源的高能蓝光通过镜片组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再各自通过反射镜组成的光路来到分管三种色彩的三片LCD上。这些三色LCD的尺寸与DLP投影中的DMD芯片类似,同样决定了投影的物理分辨率与通光量,它们通过与液晶电视类似的电信号方式对每个像素的亮度进行控制,在三色光束通过LCD后,再通过二向色镜组合,并通过主透镜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图像。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像的最后一步之前,3LCD投影依然可以选择通过振镜等像素移动技术来“抖动”出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说与DLP殊途同归。
3LCD通常运用于更高端的家庭影院乃至商用级领域,主要由爱普生、索尼、理光等厂商向商业、教育等市场领域提供,我们有时能够在影院中看到3DLP与3LCD这两种“堆料”型专业投影设备的竞争。但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投影产品能够真正摆脱使用环境的影响,我们对于投影画质的追求也不应该仅关注投影本身的亮度等性能,而是应该将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同产品间的许多优势在对比中产生,但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实际需要考虑的不是对比,而是如何使自己的选择在最合适的条件下发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