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ULED技术只是明日黄花 彩电业的方向究竟谁说

 
  从黑白电视机时代到彩色电视机时代,从“大头”显像管(CRT)电视机时代到平板电视、再到LED液晶电视时代,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电厂商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在推动着电视机用户消费市场风向的变化。
 
  过去的几十年,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供应链主导时代,厂家推出什么新技术电视,消费者唯有掏腰包购买,即使它很贵。但现在不一样了,昂贵的下一代OLED显示技术电视,用户不一定就会乖乖地买单。
 
  松下等离子(PDP)电视战略坚守了十几年,等离子电视早几年的画质远比液晶电视高,而松下的失败,除了与韩国、中国电视制造商的价格竞争这个外部因素,关键一点就是松下不愿意放开等离子电视面板的供应。
 
  一般而言,一台彩电的厂商零售建议价中,面板成本大概占据了约60%。过去,中国在上游液晶面板产业还没有诸如BOE(京东方)、CSOT(华星光电)这样的大型面板制造企业,只能从日企或韩企、台企面板厂商采购。
 
  曾有国内彩电企业人士回忆说,早年中国彩电业吃了日本电视面板企业很多亏,当年一些日企拿劣质的液晶屏卖给中国彩电整机制造企业,没有上游面板制造业,中国企业只能哑巴吃黄连,要么做成劣质彩电卖给消费者,要么就废弃计入亏损。
 
  当年,由于拥有独家技术,松下不愿意对中国和韩国同行大规模开放等离子电视面板供应链,冀望靠着领先技术,自己一家独大,统治世界彩电市场。在智能电视时代,也可以叫在物联网(IOT)时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彩电行业正在碎片化,彩电业再也不是液晶电视普及时代,靠着一款新概念产品就能一呼百应,现在是一个被用户“斤斤计较”的时代。
 
  小米电视、微信电视、优酷电视、爱奇艺电视、CHiQ电视….各种各样的电视新叫法出现在彩电市场。从这些电视名字我们就能明显看出,彩电消费用户的细分化越来越大。
 
  小米电视发布时以“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自居,年轻人同时也是中国六大彩电巨头和其他合资彩电品牌的未来。当年乐视刚推出低价超级电视时候,很多老牌彩电企业还不屑一顾,认为不会构成冲击,但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不在线上销售彩电产品的老品牌彩电企业了。更关键在于,很多老牌彩电企业的业绩出现巨大的下滑甚至亏损。
 
  业内分析人士称,这是彩电消费市场从过去的供应链主导,也就是厂家说了算的时代,过渡到用户说了算的时代,为了迎合用户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和服务需求,传统彩电品牌不得不跨界和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一些地产企业去深度合作,挖掘更细分化的彩电消费群,即深挖“用户体验”。
 
  体现在彩电制造企业和面板制造企业上,那就是阵营分化。LG显示器公司一直倾向于发展OLED电视和超轻薄液晶面板产业。有鉴于松下等离子电视失败的前车之鉴,LG一直在拉拢中国厂商,不仅是OLED电视,在LED电视轻薄化方面也是不余遗力。
 
  据记者观察,由于三星电视依然是全球彩电龙头,所以跟在三星后面发展液晶曲面和量子点技术的厂家也不在少数,典型的就是最近海信曲面ULED电视。
 
  但是,海信曲面量子点ULED电视和三星SUHD电视、TCL集团TV+量子点曲面电视、LG的量子点电视有一个很大不同,那就是三星、LG和TCL都有自己的上游液晶面板厂,而海信没有自己的面板厂。也就是说,海信的曲面ULED电视产品的推出,实质上是被供应链驱使出来的产品,随波逐流。
 
  目前全球彩电销售量最大的四家厂商分别是三星、LG、TCL和索尼,除了LG重点发展曲面OLED电视,其他三家都是倾向发展曲面LED电视。上述人士认为,在电视机快速迭代发展的今天,海信将ULED电视曲面化虽然短期内利于提升产品利润水平,但长远看并不现实,没有自己的面板厂,没有自主技术操作系统,一味跟随模仿其他厂商并非良策。
 
  据观察,许多消费用户对于电视机的要求大多数集中在画质、色彩以及耐用度、售后服务上,电视机变弯只能满足一段时间内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一旦新鲜感过去,曲面ULED电视可能就是明日黄花,和过去彩电厂家宣传的互联网电视、智能云电视、裸眼3D电视、游戏电视等一起,被新的概念所取代,届时ULED只能再次随波逐流,又用市场流行的新概念来重新包装。
 
  三星对于SUHD电视的宣传其实并未大篇幅突出曲面特性。一位彩电行业人士说,三星本身既做电视面板又做终端产品,现在电视概念淘汰率高,一旦有个新东西出来,曲面被代替是很快的,所以三星SUHD电视重点是强调它的电视画质、色彩,还有新操作系统、软件、内容平台这些软实力。
 
  据了解,三星2015年扩大了曲面电视型号,但是在三星6000万台的彩电销售目标中,卖曲面电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国际上,很多用户对三星电视的Tizen系统非常感兴趣,三星手机也在慢慢转移到Tizen系统上,以摆脱过重的谷歌安卓色彩,这是一个生态圈打法。
 
  业内人士称,LED电视的曲面化更像是一个被合资品牌当成特色附加功能来打造,但却被部分中国厂商当成了核心技术概念,这不得不令国产彩电业界深思。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