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电视市场竞争激烈,新老品牌混战,在长期的供需竞争中,电视两大阵营逐渐稳固,传统品牌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共同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不出意外的话,在新的2021年,电视市场也仍将以人们熟悉的电视品牌为主。其中,国产电视品牌又主要集中在以下名列中,它们也可以说是2021十大电视品牌。
国产电视机排行榜(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小米电视
小米电视在中国电视市场可以说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领先的地位。在2020年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七个季度稳居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连续稳居前五,不论是在618还是双11、双12中,销量销额表现亮眼。
同时,小米电视也在布局高端旗舰电视产品,陆续发售了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小米透明电视等。坚持“以适中价格打造完美品质”的小米电视在2021年还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2、OPPO电视
虽然是刚入局电视市场的新品牌,但OPPO并不打无准备之战,OPPO电视的影音技术是基于OPPO蓝光机研发的,并由OPPO蓝光影音团队专业调校,在清晰度、对比度、片源优化上有多达50种画质算法。
OPPO电视的智能设备交互也是其一大亮点——OPPO电视打通了手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的协同渠道,不仅支持NFC投屏、四路投屏,还扩展了耳机自动适配电视、手表与电视视频通话等功能。2021年OPPO电视或许将迎来其在电视市场上的爆发。
3、华为智慧屏
目前华为智慧屏共有主打年轻潮流的S系列、主打顶尖科技的X系列和主打影音画质的V系列三款。虽然发布时间有所不同,但华为智慧屏全系列都可以实现Harmony OS的升级,达到“常用常新”。
华为立志打造1+8+N的全场景战略,华为智慧屏系列作为家庭的情感中心,它的落地可以有力促进多端的便携交互,让用户从小屏回归大屏。另外,随着华为车载智慧屏及其他智能新品的发布,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已逐步走向现实。
4、荣耀智慧屏
作为开启大屏行业智慧时代的产品,荣耀智慧屏以五大标准标杆品质与开拓性的智慧创新能力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为了满足不同户型用户的使用需求,荣耀智慧屏X1系列陆续推出50英寸、55英寸、65英寸和75英寸四大版本,并且在价格上也突破行业底线,让广大消费者以超低价格享受主流旗舰配置。
5、长虹电视
因为品质优秀,长虹电视在一波又一波的大淘沙中生存了下来,作为曾经的“中国彩电第一品牌”,长虹如今立足AIoT领域,大力布局智能化产品。
长虹电视旗下主打的CHiQ系列极智屏拥有“与众不同”的交互能力。在遥控器上,长虹电视除了具备传统遥控的按钮交互方式和新一代远场语音、近场语音功能外,还复制了鼠标的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实现操控交互。搭载了AI摄像头的长虹电视还可以实现AI健身、万人视频、家庭拍照、家庭安全监控、大屏直播、AI美颜、AI影像精修等功能。
6、TCL电视
现如今提起TCL电视,不得不称赞其科技创新。“还原每个暗场细节”的Mini LED技术、万物皆可卷一下的“电动圣旨”卷轴屏、“解决mini包型装不下手机“的云卷屏以及5G通讯等多种黑科技被TCL囊括其中,打造出惊艳产品。
TCL认为,作为目前显示领域最先进的背光技术,Mini LED 成为全球家电厂商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而TCL已经率先实现Mini LED产品的量产,这也是国产电视品牌首次走在前沿显示技术前列。
7、海信电视
海信电视作为国际电视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保持新品快速更新迭代的同时,突破各种技术瓶颈,创新研发,为我们带来高品质生活,也为电视行业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主打画质的U系列、主打社交的X系列、国内首款载有WiFi6的A系列,再加上业界最先进的激光电视……众多产品给了海信十足的底气。在CES2021展会上,海信还成功展示了行业内首款XDR电视。海信未来可期。
8、创维电视
OLED面板技术的成熟让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OLED阵营,而创维作为OLED技术的坚定推广者从2013年开始不断深耕OLED技术,推出多样化的OLED电视机新品,一直在引领OLED的深度普及,同时在产业化、规模化、低成本化方面始终抢占先机。
9、乐视超级电视
乐视超级电视不仅是电视,它=超级配置+极致体验的Letv UI系统+专为大屏而生Letv Store+丰富影视库+超级云视频平台,可以说,乐视电超级电视是大屏完整生态系统的优秀体现。
而根据2020年7月的爆料,乐视超级电视疑将与PLANAR达成共同协作,未来极有可能推出乐视Mirco LED电视。目前乐视电视目前共推出了5大系列——X系列、Y系列、F系列、G系列和G Pro系列。其中,乐视电视G Pro系列是乐视新款量子点电视。
10、康佳电视
康佳电视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老牌电视厂商,拥有超高的国民度。2020年康佳立足于用户需求,推出新品KKTV CK55会议电视,助力消费者开会追剧两不误。
根据康佳的半年度报告,未来康佳将加强在存储领域、光电领域及半导体应用和服务方面的拓展,积极突破Micro LED业务技术瓶颈,尽快实现技术转化和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