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互联能力还在,低价能力减退
自从手机市场出现“互联网品牌”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用“互联网”冠名,比如互联网电视。有了新名字,产品天生具备两大属性:一个是与互联网的高度联通性,另一个是价格不断探底行业最低价的能力。不过现在,电视互联能力还在,低价能力却在减退。
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乐视超级电视涨价的公告已经开始生效,卖场中的第四代超级电视价格有了100元至200元的上涨;不久后,暴风影音公布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公司的营收4.02亿元,同比增长203.99%;净利润48万元,同比下滑97.16%。对于造成两组数据之间巨大差距的原因,该公司表示“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相比之下,只有小米仍然坚持着“不妥协”。该公司负责人公开表示,虽然压力重重,但是小米电视不会借机涨价。类比暴风财报中“营收翻番,利润减半”的规模,小米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甚至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执行这样的经营模式,小米电视很难保证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抗住成本压力的厂商不调价,扛不住的厂商集体涨价,这样的情况让众多的消费者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就在一年之前,互联网电视还在不断刷新行业最低价的底线:在乐视以1899元的价格开始贩售43英寸电视之后,互联网电视品牌微鲸就推出了同等价位、支持4K显示的新品;到了2016年初,风行电视开始搅局,推出65英寸4K电视,价格只有3999元。低价的策略快速捏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互联网电视迎来销量增长的高峰时段。
在大约半年的时间之后,互联网电视就丧失了继续比拼低价的勇气和能力。业内人士表示,其中主要原因,是面板供需之间出现了季度性错位:2016年第一季度,由于国内供应商产能提升和季节性需求疲软,面板供应超过需求的20%;然而进入第三季度,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应只是超出了需求总量的10%,面板存量成了市场的“硬通货”。查看国际市场面板的价格走势,40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上涨了17美元,将互联网电视的利润空间挤压殆尽。
正因如此,互联网电视厂商无奈做出价格调整的安排。他们或者和乐视一样提升产品售价,平摊成本压力负载;或者和暴风一样维持原状,等待供应链厂商提升产能后产品价格再次下滑。
这样的被动,和互联网电视厂商最初的描述是不一样的。推出小米电视时,该公司曾对外表示,该公司制定的硬件售价紧贴着成本的底线,依靠内容服务费和广告费的两项收入,弥补产品销售的亏损。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互联网电视的王牌是内容,软硬一体化是关键。在视频、游戏、购物和直播等领域有了积累之后,即可在互联网电视端搭建入口,持续收费——这也是未来电视发展的整体趋势。
在此基础之上,厂商们也在播放的内容上投入了大量资金,2016年3月,暴风拟31亿元收购甘普科技、稻草熊影业以及立动科技,在IP、游戏、VR等时髦领域不遗余力地圈地;2016年7月,小米和乐视也通过协商,获得开发《老九门》的手游,以及拍摄网络视频的版权,成本同样非常之高
为了让用户习惯互联网电视的入口,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模式正常运转,厂商们已经使出“洪荒之力”。可是在大量烧钱之后,厂商们描述的用户使用场景仍然不够稳固,通过互联网电视获利,获得的果实还不能够支撑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厂商们只得通过调整硬件产品的售价,才能对抗面板市场的价格波动。
为了让用户习惯互联网电视的入口,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模式正常运转,厂商们已经使出“洪荒之力”。可是在大量烧钱之后,厂商们描述的用户使用场景仍然不够稳固,通过互联网电视获利,获得的果实还不能够支撑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厂商们只得通过调整硬件产品的售价,才能对抗面板市场的价格波动。
根据乐视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乐视超级电视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900万台,其中大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5万,会员总销售额突破27.1亿元,付费游戏用户10月份的ARPU值也达到了143元,环比增长13%。在“非硬件盈利”的路上,乐视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不过在市场中,众多厂商仍然处于烧钱换取市场份额的阶段,还不具备对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稳定产品售价,厂商们还需要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商业模式尽快落地,让更多的用户建立付费习惯,才能提升抵抗负面影响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