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两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导读:人工智能在各产业热潮涌动之际,在政策面上,也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此消息影响,3月6日,人工智能板块涨幅居前,而在此领域布局已久的家电上市公司股价,大多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海信电器股价最高为19.8元,达到近日高点;青岛海尔当日涨幅为1.84%;四川长虹上涨了1.15%。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层面上升到政策层面,政府的推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有望在2017年实现突破。”
人工智能上升到政策层面 2017年有望得到突破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从人工智能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政府的推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有望在今年实现突破。这一技术的普及是家电产业发展中所必须的,人工智能是民生相关的产业,其与军工等产业也是紧密相连的,对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写入政府报告,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电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语音对话、操作系统有推动作用,有了政策支持,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普及。人工智能将在2017年迎来跨越式发展。”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下一个风口,其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全球AI市场规模为74.5亿美元,中国AI市场约为12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AI市场将达到183亿美元,中国约为91亿元。其中,语音识别约占60%,视觉识别占 12.5%,机器学习等其他种类占 27.5%。
由于技术的复杂度,未来5年-10年内,专用领域的智能化是人工智能(AI)应用的主要方向,在更远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通用领域的智能化有望实现。
梁振鹏表示:“目前家电企业布局人工智能处于初级阶段,智能搜索、智能语音成为常态,但人工智能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行业和企业还需不断探索,未来更多人工智能扶持政策或将陆续出台,行业的标准有待统一。”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也是全球市场中国弯道超车的着力点,不过目前在中国市场,人工智能在精密制造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终端这一价值还未得到彻底体现。在政府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将加速蔓延到消费端,但在终端领域人工智能真正得到应用,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实际,此前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出台过相关政策,对产业进行扶持。2016年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方案指出,到2018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有分析人士预测,人工智能将对家电、交通、公共安全等不同行业和场景带来颠覆。
一位科技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有更多对人工智能扶持政策出台,推动这一产业应用市场的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热潮涌动 家电和零售巨头加速布局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受此消息影响,3月6日,人工智能板块涨幅居前,而在此领域布局已久的家电上市公司股价,大多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家电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与投资者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有关。
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7%;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增速将达91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远超全球增速,人工智能的千亿市场盛宴正在开启。家电巨头也竞相涉猎这一领域。
去年长虹宣布推出人工智能电视,将人工智能神秘面纱揭开。而家电巨头海尔也大力推进“U+智慧家庭”战略,美的推出M-smart智慧家居生态计划并斥巨资收购机器人巨头库卡。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格力将坚持自主研发,加速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争取到2020年,可以全面实现无人化生产。“只有投入到自己开发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术上才有意义。”
长虹首席技术官阳丹表示:“长虹在5年前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工作,先后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目前,长虹在人脸识别、目标检测、目标分类方面已经积累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成果,部分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成功应用于智能终端产品,重新定义产品。人工智能上升到政策层面。有利于这一产业在应用领域尽快实现突破性进展,从而推动全产业进步。”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推动态度已非常明确。在未来两年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行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同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