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OLED,中国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不追随

  价格、工艺与配置、内容及生态之后,电视行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将会是什么?


  三星、LG、夏普等行业巨头近来的动作,给出了答案——显示技术。毕竟不管是大大小小哪一块屏,内容之外,人们最终得到的是视觉体验。


  于是一众冷僻的专业术语,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先是LCD(液态晶体显示器),而后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而现在,又轮到了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



  或是最优秀发光材料


  QLED所采用的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当受到光或电的刺激时,量子点便会发出有色光线,光线的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形态得到包括红光到蓝光的高峰值纯色光。


  量子点技术最初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出现,是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时希望寻找到一种高效的光电转化技术时发现的。目前在国际上,量子点相关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数以万计。


  “量子点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优秀的发光材料。”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彭笑刚介绍,量子点是溶液半导体纳米晶,每一个小粒子都是单晶,大小只有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左右。只需要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就可以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且色纯度高,晶体的稳定性也高,这是其它材料难以企及的,且不需要担心使用寿命问题。


  色域,是决定人眼所能观察到的颜色多少的标准。“按照最高的BT2020标准算,苹果手机也只有50%左右,意味着一半的颜色显示不出来,但量子点可以做到100%的色域,还原我们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彭笑刚说。


  从实验室跃向市场


  量子点电视,已成为目前纳米技术具有代表性民用化产品。


  在电视市场,量子点技术电视在2014年进入大众视野,通过三星等品牌的持续产品丰富,经过近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高端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类。


  新一代量子点的优势可以概括为‘高、纯、久’三大方面。‘高’就是色域高,色域覆盖率达110%NTSC;‘纯’就是颜色纯,色彩纯净度比普通LED提升约58.3%,能呈现大自然色彩;‘久’就是色彩久,新一代超薄量子点是稳定的无机纳米材料,能保证色彩不褪色,色彩持久稳定可达60000小时。


  产业链功力决定座次


  随着量子点技术的成熟,量子点电视从超高色域、色彩还原、色彩纯度等多个维度打破了传统画质的桎梏,呈现出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潜力。


  来自NPD Display Search的预测,量子点电视在中国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0%,有望从2016年的60万台增长到2017年的120万台,同时全球范围内也会从300万台增加到600万台。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2017年三星中国论坛上,三星就展示了数十台不同品类的电视,其中QLED光致量子点电视4个系列、8个型号,横跨55英寸到88英寸等多个尺寸段。


  潮流之下中国不再追随


  “显示产业从CRT到LCD、再到OLED,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电致发光量子点电视更完全以韩企为主导。”彭笑刚说,目前,我国进口背光模组有非常大的外汇消耗。


  “在光致发光的第一代量子点电视上,中国目前是不落后别人的。如果中国各方力量联合起来把量子点技术做好了,将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彭笑刚说。


  量子点显示技术主要分为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两个阶段,基于第一阶段的光致发光,其性能已经优越于现有的电视,无论从色彩、功耗还是整体的效果上,都实现了突破。而第二阶段的电致发光,彭笑刚直言将是人类最可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选项。


  彭笑刚表示,量子点技术正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标记、照明和显示产业等领域开始应用探索,前景广阔。例如在生物医疗领域,可以利用量子点的不同颜色来同时检测多种病菌或者农药残留,而量子点应用于照明产业,可以大幅提升发光效能。


  目前,量子点显示技术已经受到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关注,科技部公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由彭笑刚牵头的“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和器件研究”就入选了“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工信部更宣布量子点打印显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中,中国将不会再如以往一样“追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