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视行业在过去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不仅仅表现在新兴的硬件技术上,内容制造、渠道拓展以及销售模式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也为电视销量提供了不小助力。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总出货量达2.19亿台,相比上年增长了1.6%。
但对于中国电视品牌来说,2016年是中国电视行业发展最为惨烈的一年。就国内市场来看,在上半年,夸张的价格战让不少厂商大幅亏本,不得不暂时退居二线;下半年又迎来面板涨价潮,资金进一步吃紧,众厂商只能“无奈涨价”维持资金运转。从总体来看,2016年国内电视总销量到达5089万台,突破5000万大关,同比增长7.8%;但同时单台电视的平均价格却比去年下降了约300元,总销售额仅为1560亿元,同比下降1.8%,呈现出增量不增收的窘迫局面。
因此,中国电视品牌的处境开始变得有些难熬。面临国内电视市场日趋饱和的窘境和竞争对手的压力,海外市场自然就成为了众厂商的“救命良方”。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中低端数码产品需求较大,国内电视厂商低价高配的产品颇受欢迎;而在发达的欧美市场,国内厂商也在大力发展高端品牌,目前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这些积极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电视厂商中,以海信、TCL等品牌表现尤为出色。根据WitsView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前五大品牌排名分别是三星、LG、海信、TCL和索尼。海信、TCL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销售渠道在2016年再次荣誉登榜,紧随三星、LG之后,不仅证明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也为后续国产电视品牌出海提供了良好经验。
WitsView数据公布显示,海信2016年电视出货量达到了1330万台,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TCL的出货量也达到了1320万台,同比增长0.8%。WitsView指出,由于国内市场的日渐饱和,其主要增长皆来自海外市场的出货。
海信:高调营销 欧洲、澳洲等主要市场增幅达30%以上
海信在2016年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巨资赞助欧洲杯,不仅打响了品牌也进一步拓展了海外渠道。在去年的黑色星期五中,海信电视成为了美国消费者必买的电视产品,在知名数码推荐类产品网站及报刊中,海信电视也屡屡上榜。而在澳洲市场,海信ULED产品的正面竞争也使得本地品牌与韩系品牌节节败退,连续数月蝉联销售榜首。据统计,海信在欧洲、澳洲等主要市场增幅均达到了30%以上。
TCL:静水深流 北美市场六年来平均复合增长率达40%
TCL在海外市场采取的则是静水深流的策略,巧妙布局,埋头经营。TCL海外业务中心总经理王汝林曾表示,“目前TCL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全球有7000名员工在海外工作,在过去的6年里TCL一直是中国企业出口彩电产品的第一位,北美市场六年下来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0%多。”而在产品实力上,去年底TCL隆重发布了高端量子点曲面4K旗舰电视XESS系列,向全球消费者展示了中国品牌独特的工业设计与创新能力,日前XESS系列电视还获的了德国iF国际设计三项大奖。
中国品牌电视出海:充满荆棘与坎坷之路
毫无疑问,中国电视品牌已经逐渐摆脱“低端廉价”的标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并开始尝试使用中国品牌电视。但中国品牌电视出海这条路,注定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一、品牌认知度
作为外来品牌,消费者的认知度是至关重要的,品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购买行为。以海信为例,2016年在海外斥资赞助了不少赛事,其中欧洲杯的赞助就为海信在法国市场带来了3倍的增长,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前期的巨资投入是否能在后期取得成果,这是一个需要实际行动才能回答的问题。
二、销售渠道
不同于国内市场,国外卖场对品牌入店要求十分严格。以Costco为例,在2015年,彩电产品只有三星、LG、TCL及一个美国本土品牌共4家入场Costco。这不仅考验品牌产品看的见的“硬实力”,对品牌服务以及品牌文化等“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这对现在大多数国产电视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消费者心理
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应该有不同的产品定位。东南亚、南非等新兴地区与欧美等发达地区不同,不能一概论之。以发展中的中国消费者为例,很多消费者追求更多的是新颖与创新、且更新换代频繁,而新兴地区追求更多的可能会是实用,发达地区追求的可能是产品品质等。如何分析不同地区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心理也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功课。
四、品牌售后等问题
经营远在大洋彼岸的市场,产品售后对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因为政策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退换货日前也有所不同。就美国来说,超长时间的退换货机制,甚至部分产品无论多久都可退换货,外来品牌自然也无法逃避这个惯例,无疑再次加大了品牌维护的成本,其中利弊或需仔细权衡。
在海外市场拓展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的多,以海信、TCL为首的中国电视品牌不仅稳稳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眼下还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电视品牌的海外拓展之路无捷径可言,路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