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互联网创业的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痛点也越来越多,那么,互联网的下半场应该走向何处?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必须说自己是人工智能(AI)公司,打上AI+或者+AI的标签,才好意思见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热闹的互联网江湖似乎进入了中场休息,至于是否已经进入下半场,那还要观察。
互联网的上半场主要是吃人口红利,现在吃得差不多了。网民人数早已饱和,手机用户数则接近饱和,换机意愿已经疲弱。互联网公司获取一个新用户的边际成本越来越贵,而且得到的往往是一个伪用户。互联网圈地运动的“羊吃人”已经成为过去。
同时,免费的体验越来越差。免费以被粉丝为代价,以被垃圾和噪音包围为代价,以出让更多个人隐私为代价。“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不灵了,因为现在养猪更赚钱,不信你查下中国养猪的上市公司。
全球最成功的互联网巨头,一半以上的收入是靠广告,但广告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2月底,全球最大广告主宝洁的全球CMO也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炮轰互联网广告数据造假。如果把中国刷流量的生意也看成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话,其估值不亚于一家互联网巨头。互联网江湖上,哪怕你被人叫巨头,也得知道谁是终极的大哥。
创业者发现,线上的运营成本高于线下,在虚拟的世界,也无法摆脱商业逻辑的重力。你看下这两年崛起的手机品牌,“反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正在战胜“互联网思维”的公司。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娱乐和消费的方式,但还没有触及经济与社会中最大的需求痛点,如教育、医疗和环保。都在谈互联网造车,但未来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电池,而非互联网。
互联网对经济的帮助远低于预期。美国和中国都造就了一批互联网巨头,初创公司前赴后继,但互联网公司的公关马力还要开得更足,才能从劳动生产率、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证明自己对经济的贡献,对得起所消耗的资源。互联网的垄断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些年在技术与创新方面,哪怕是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方面,其实没有出现什么像样的突破。
好吧,上半场已经只剩下垃圾时间,会进入一个什么样的下半场?
先制造一个新的风口。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必须说自己是人工智能(AI)公司,打上AI+或者+AI的标签,才好意思见人。百度、腾讯、小米等都在游说政府支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收获别国的人口红利中国互联网模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印度、东南亚,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在模仿中国,中国的手机、电商、社交、支付、游戏、资讯应用产品在大举出海;中国的风险投资在海外的兼并与收购更加活跃。
向实体经济靠拢政府敲打“野蛮人”,也震动了互联网江湖。互联网赢家的市值估值越来越大,但实体经济越来越难。近来做电商的都在谈“新零售”,其实就是开实体店;做“互联网手机”的要去研发芯片和搞专利;做社交的要去和各行各业连接;做搜索的急于让人工智能附体硬件和服务。
提升经济效率这是现在许多人挂在口头上的从2C到2B,用互联网去服务工业、制造、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更加国计民生的行业。2013年年底,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在中国的颠覆性更强》,电商、网络媒体、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行业太落后。其实中国实体经济提升效率的空间非常巨大。互联网正在告别通吃一切的上半场,下半场的创新者,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而不再是技术极客。
下半场是后真相时代和虚拟现实时代,互联网要为传播负起责任。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吧,大咖们都开始谈全球政局、国家大事、宏观经济、供给侧改革。但是下半场究竟是属于这些大叔级的人物,还是更加年轻一代的创业者?
那些互联网的赢家,曾经把世界分成颠覆者和被颠覆者,近一代人之后,他们也许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新的颠覆者,可能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