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问世以来,屏幕从CRT到PDP等离子到LED再到OLED,再到现在的QLED,市面上对QLED量子点电视似乎都是那么情有独钟,媒体曾报道过其将成为彩电行业的主流。这些只是媒体的夸大噱头?还是确实如报道那样,量子点能成为这一代的革命性进步?
什么叫量子点?
新兴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由肉眼无法看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组成,其主要成分是锌、镉、硒和硫原子。在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对这种半导体材料进行了研究,数年后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将这种半导体微块正式命名为“量子点”并沿用至今。
量子点的特性
作为纳米级别的无机物质,量子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当受到光或电的刺激时,量子点便会发出有色光线,光线的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决定,这一特性使得量子点能够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就是说它能够将LED光源发出的蓝光完全转化为白光,而不是像YAG荧光体那样只能吸收一部分,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灯泡亮度下,量子点LED灯所需的蓝光更少,在电光转化中需要的电力自然更少,更高效的表现令量子点在节能减排方面更胜一筹。
说了这么多理论,有没有形象点的描述?
当然有,下图的多彩小瓶子里,装着同一种物质的胶体溶液。之所以显示出不同颜色,是因为飘旋在里部的半导体颗粒大小不一。蓝瓶里的颗粒会比较小一些,从左往右,颗粒依次增大,颜色也从蓝色过度到红色。
换一句话说,在这种半导体结构里,物质的长宽高越小,发光的波长就会越短,颜色就越偏近于蓝色。反之则是红色。
这就是:你控制了它的大小,就改变了它的能量结构,甚至是化学性质。
于是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更加便利地控制这些材料的性能。比如在电视屏幕方面,出现了量子点电视。
量子点电视的原理
是通过蓝色背光源照射照射直径不同的红色和绿色量子点,从而形成红绿蓝(RGB)三原色,然后再通过滤光膜等呈像系统和驱动系统形成图像。说白了,量子点电视其实就是一种LED电视。
目前市面上把量子点电视称为QLED电视是不准确的,百度百科说,量子点电视是应用了量子点技术背光源的电视,是液晶电视的一种。它与传统液晶电视的不同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背光源,从而带来性能上的诸多不同,比传统LED背光的传统液晶电视在画面质量与节能环保上更具优势,已成为业内液晶电视新的发展方向。百科的解释大意是说到了,但是不够深入。
量子点电视和QLED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量子点显示技术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于光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背光技术,实质上还是液晶电视,称之为QD-LCD;
第二阶段是基于电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俗称QLED。
不过到目前,QLED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有报告显示,如果要达到商用普及,保守估计要3-5年。
所以如果要看你家电视是否是QLED电视,看清楚是否是电致发光技术。三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旗舰电视新品虽然命名为QLED,但是它依然还是量子点背光源液晶电视。
历程
2000年开始,科学家开始在量子点能否运用在显示上做出研究,此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量子点OLED电视优点
纵观几年的彩电行业,一些企业的宣传中经常会提及QLED,看似高科技的宣传,还是需要大家细心辨认。电致发光量子点技术目前正在研究中,科技部“十三五”计划中也把量子点打印显示列为关键性技术。如果研制成功,在未来,量子点电视就变成了柔性介质,不仅可以卷曲,量子点被做成柔性屏用于印刷也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