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真实生活中的一面“魔镜”

ZNDS智能电视网 王日立 2017-10-20 17:45

  输入密码、指纹识别、声纹认证、人脸识别……人类社会史上经历了数次密保安全的变迁,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大众对技术的认知与接受。


  由于智能设备的天然属性,目前人脸识别的功能在手机上搭载比较常见,人脸支付、人脸解锁等功能在新型产品中比比皆是,苹果、小米、VIVO等都推出了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产品,部分智能电视也搭载了人脸识别的功能,比如儿童锁等,在公安刑侦、身份管理、车站安检、无人零售、银行金融、图片管理等领域,人脸识别同样拥有无限潜力。


  2016年和2017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实施行动方案》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同时要加快壮大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多方面的应用,人脸识别也作为应用方向之一,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


  人脸识别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是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从范围上说,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从融合领域上说,人脸识别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认知学、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维度领域;从准确程度上说,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人脸识别系统最高准确率可以达到99.5%,高于人眼识别的97.52%的准确率。


  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一便是大数据,中国人口众多,环境复杂,为人脸识别奠定了数据基础。相对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来说,人脸识别的隐私性更弱,具有直观、简洁、快速等优势,因此在商业方面更容易受到青睐。


  但是,由于人脸经常处于动态,在技术方面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例如被识别人所处的位置、光线、脸的角度、运动、遮挡、整/毁容、画妆、年龄甚至表情、双胞胎等都会对准确率造成一定影响,为弥补这一缺陷,在现有阶段或者采用静态人脸识别,或者采用机器识别与人工核验双重保证。


  具体到应用领域,在大众接触最多的范围,应该是银行验证、机场/车站/安检/通关/酒店验证和新零售领域。


  许多银行在大额转账、身份验证等步骤会采用数字密码+人脸验证的双重方式,来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例如招商银行;也有部分银行推出了“刷脸取款”功能,例如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当然为了防止万分之一的错误率,也会辅助手机号验证和密码验证。


  机场、车站等安检、通关入口也会配备一定的人脸验证手段,截止到今年7月,已经有多个机场通过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使乘客能够辅助或自助过关,例如深圳宝安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沈阳仙桃机场等,极大程度的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安检、通关的效率。


  新零售领域也是人脸识别能够大显身手的又一领域,通过人脸识别,顾客可以进入无人零售商店,完成商品选购并支付等一系列操作,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安保作用,同时对无人零售商店的数据采集和优化运营也有很大作用。


  从心存疑虑到深信不疑,从迷惑不解到豁然开朗,同其他身份验证方式一样,人脸识别也经历了来自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多个发展阶段。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着怀疑和制约,但空间与发展更是新技术的广阔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更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大众带来更智能、便捷的社会生活。


下一篇
2017-2018NBA赛季正式拉开帷幕,激情的防守,水银泄地搬的进攻,大力的扣篮,巧妙的助攻,一剑封喉的绝杀和神奇般的进球让很多球迷所热爱。 如何在家就能将球赛尽收眼底?本周当贝…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