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五年前微软的艺高人胆大,五年后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从科技行业标杆的苹果,再到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创业者们,金九银十的发布会旺季上,主动去增加与用户接触面积的智能硬件们不断刷新着存在感--所以别以为暴风只是在增加他的各种TV,智能硬件的下半场可能刚刚吹响开场哨。
暴风最近发布海报宣布入局新市场,将发AI无屏电视,这让我想起了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的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叫“互联网下半场”,意思是行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提醒创业者们调整策略去主动适应;另一个叫“国民总时间”,即实际用户可以使用产品的时间,是事关互联网行业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是基于“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的前提下找出的破局方向。
但罗胖肯定不是第一个洞察这个问题的人。至少在智能硬件领域,从业者们五年前就有所动作:2012年,微软推出Windows 8、Windows Phone等新作并提出了打通全平台的构想,正式摆脱移动互联网的限制,打响了史称“客厅战争”的行业新格局。
五年前微软的艺高人胆大,五年后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从科技行业标杆的苹果,再到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创业者们,金九银十的发布会旺季上,主动去增加与用户接触面积的智能硬件们不断刷新着存在感——所以别以为暴风只是在增加他的各种TV,智能硬件的下半场可能刚刚吹响开场哨。
智能硬件的下半场困局
虽然智能硬件已然算是一个品类丰富的市场,但从产品逻辑来看,大体其实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升级,另一类是体验。
所谓升级,就是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增加“智能化”因素;所谓体验,就是营造出“智能化”的使用场景。作为“客厅战争”中消费者认知度最高的两款产品,智能电视和电视盒子分别是前者和后者的完美体验。
然而消费者认知度高并不代表着能够在市场立足。与每个新概念的诞生相同,智能硬件早期通过新鲜感的消费和市场空白的占领,在迅速收购与行业基础不相匹配的话题量时,迟迟没有解决最大的痛点,那就是产品在使用中缺乏“不可替代性”:智能升级升不了多少级,智能体验也更多是“玩具”,并没有摆脱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壳,是市场竞争中的绝对硬伤。
在这种前提下,投影产品的后来居上就变得非常有参考意义。虽然大众对“无屏电视”还不是那么了解,但从极米、坚果等参与者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似乎是最能在市场立足的产品品类。至于,“无屏电视”与“投影”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知道暴风会在发布会上给我们一个怎么样的标准答案?
在许多人眼中,投影行业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归结为拥有明确的需求导向(也就是满足观影、观看、聚会社交等需求);另一方面洞察了人们想满足却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下门槛过高、难以实现的需求——整体还是重复着“满足刚需”的老路。
然而这样的总结显然不够全面,毕竟市场上主打投影的产品也不算少、进入市场的时间也不算晚,但投影产业也仅仅在智能硬件的狭小范围内“相对活得不错”,与人们此前推断的原因相联系显然是个悖论,人们依旧期待着叫好又叫座的智能硬件诞生。
智能硬件应该怎么变
同质化是每个行业从0到1的开荒过程里,每个创业者必须要直面的困局,而差异化是最常规的破局方法之一,在投影产业中就得到了非常直观的体现。
在传统产品形态中,电视作为用户终端,只是提供显示技术和内容呈现的设备,互联网的介入并没有让现状提升多少,电视仍然是简单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设备,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较为浅层——因此电视也成为了率先被“智能硬件”革命的对象。
作为根正苗红的“电视替代者”,投影产业具备很优渥的起步条件。2016年易观国际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能微投市场专题研究》就对投影产业的发展有了这样的背景分析:
-对于大屏的认知。随着电影产业的成熟与主机游戏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屏体验要高于电视,初步完成了市场的教育过程;
-有足够的技术基础。安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让智能硬件具备了客观的开放性,可以更低成本的为用户提供较为丰富的功能应用;
-便捷性的需求。一二线城市对大屏有需求的年轻人,更多处于租房阶段,对于设备的便于搬运有着明确的需求;同时超过8亿规模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也是在设备的便捷上养成了使用习惯。
但早期的投影行业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或者说从业者并没有充分挖掘投影的竞争维度:产品往往会打上“家庭影院”、告诉人们可以“享受超大屏”电视,然而在消费者真正进入应用场景之后,最直观的改变被局限在了“屏幕尺寸”。
即使只瞄准“屏幕尺寸”这个唯一变量,在匆忙占领市场空白阶段,创业者一味地铺量导致“大屏”只能体现在尺寸上,分辨率、清晰度、亮度等视觉产品应该拥有的要素因“压缩成本”、“加快生产”而被选择性放弃,导致主流市场被太多清晰度不够、亮度不够的产品占据。
除此之外,市场现有的投影产品多数是仅与一至两个内容平台合作,平台间内容无法互通,需要进行多次繁杂的跳转与操作。同时,这些产品多是仅为用户提供简单的观影功能,并没有在场景服务和辅助应用功能方面进行升级和完善,导致带给用户的内容质量和服务都差强人意。
因此投影产业的变革有增加了一条前提:市场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硬件体验不符预期,软件体验不顺畅这些痛点成为了摆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鸿沟,想要立足市场,必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所以暴风这次可能会做什么
拖后入局的暴风显然是有备而来。作为已经拥有了几代智能硬件产品研发经历、充分观察市场现状的他们来说,我们大体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着重强调:
-真正地让互联网为用户服务。很显然暴风不仅要努力调动整个互联网所积累的影视资源,还要延续此前提出的“人工智能战略赛道”。从之前暴风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AI时暴风发展的主战略方向,体现在产品上的,就是TV和VR。此次发布无屏电视,是否暴风集团在“第三块屏”上的发力,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暴风将持续在人工智能助手级产品上发力,持续对用户的使用场景服务进行升级,实现行业“弯道超车”;
-在感官体验上做到“高清高亮好声音”,技术上解决投影光线较暗、分辨率过低、画质损失等问题,在根本诉求上尽可能地拉开与电视、传统投影设备的距离,让无屏电视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使用场景;
-给投影融入家庭场景寻找新的“姿势”。与电视不同,传统的投影并不具备与家庭装修融为一体的装饰作用,也并不具备在普通家庭户型限制下即开即用的场景感,因此增加实用性(画面更大、视距更短等方面)显然非常重要。
总之,在客厅战争打响的几年时间里,市场环境和用户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用户已经习惯了在社交网络帮助下实现的快速阅读,比如用户在自媒体发展的帮助下被强行积累了许多科技尝试,比如用户在不断的新产品调教下拥有了更大的新鲜感阈值……
因此将微观视角放大,投影的改变也代表了智能硬件行业的变化:智能硬件已经不具备“概念包装传统”的可能性,这个品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再高,也终究要回到商业本质上,从用户体验出发做好产品。
正如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所说:“互联网思维”追求的所谓用户体验、运营成本和效率等等,都脱胎于商业本身。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中,这些商业上的追求,通过互联网的加速传播,被更多商业以外的路人熟知,才引起了群体的关注,而一个健康成熟的行业必然会回到“解决问题”的本质上。
暴风AI无屏电视是一个开始,为行业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也有理由期待着更多的惊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