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结合近期腾讯、京东的表态和动作,以及阿里自身战略的调整,在新零售概念铺天盖地的同时,一场业务层面的小变局已然来临。
今年“双十二”的主角是口碑,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化。
造节,无人能与阿里匹敌。双十二最早是为淘宝打造,在双十一天猫狂欢后,平衡淘宝小商家的利益。从2015年开始,支付宝加入,联手当年成立的新口碑掀起本地生活领域的折扣促销大战。今年,口碑独立承担起双十二大任。
从公开资料来看,今年口碑的双十二发布会上,阿里和蚂蚁金服,甚至支付宝的高管都未到现场站台,倒是盒马的老大现身了。多少有点值得回味的地方。
社长的结论是,口碑独立是迟早的事情,其将与盒马承担的新零售先锋功能呼应,成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排头兵。而与支付宝脱离,则是主导权的转换,早期,支付宝凭借平台和流量优势,从支付切入带动本地生活业务的发芽;现在,由口碑独立推进业务扩张,为支付宝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支付场景。当然,作为曾经的连体婴儿,支付宝短时间内依然会为口碑导流。
结合近期腾讯、京东的表态和动作,以及阿里自身战略的调整,在新零售概念铺天盖地的同时,一场业务层面的小变局已然来临。
阿里的线下生意
阿里早已不是一家纯电商公司,即使在零售领域。自从新零售提出后,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动不断加速。而从具体战术来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入股银泰、收购联华超市都被视为阿里新零售战略下的举措,但同时阿里重金打造的盒马生鲜被当做标杆不断加码,加上蚂蚁金服体系的口碑,意味着以平台为核心的阿里开始亲自下场。
从大的背景来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结束,单纯的电商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对存量用户进行二次乃至多次挖掘成为必选,即提供更多的场景,让存量用户掏腰包,所谓的线上线下融合也就出现了。
有一种思维根深蒂固,以为阿里、京东们只是把线下当做一个流量入口。社长则认为,这太低估了平台们的能力和野心。新零售概念下,线下是一盘大生意。
阿里宣称的为线下商家赋能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如果说早期,阿里为线下店最直接的帮助是导流的话,那么未来一定是全方位“介入”传统零售的运营,即从流量输出升级为整个运营模式的输出,这个模式将覆盖营销、支付、供应链、大数据、金融、云计算等等方面。
简单来说,这些服务阿里会一直免费提供给线下商家吗?答案肯定是不会,这是一个庞大的B2B市场,所谓模式输出,背后即各种付费产品和服务的输出。
银泰、联华超市等收购来的场景,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前占坑,毕竟互联网这套东西想完全融入传统大卖场需要时间。而盒马生鲜这个本身诞生于互联网的线下模式,在可控度和思维方面,更加容易实现融合。
从目前来看,阿里通过收购(联华超市、高鑫等)、合作(海澜之家)和自建(盒马生鲜)三种形式搭建起新零售场景。同推进方面,高调树立盒马和海澜之家为典型,起到示范效应。相比之下,收购的银泰、联华超市等较慢。
线下生意,除了零售之外,本地生活服务是另一大块蛋糕。自从美团不可控后,阿里需要自己填补这块业务空白,那就是口碑和饿了么。饿了么在外卖领域暂时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而迟来的口碑需要尽快赶上。口碑CEO范驰说,口碑是整个阿里集团拿住线下生活服务入口的机会,是集团的使命,“咬牙也要做到”。因此,就不难理解口碑迟早会独立的逻辑。插一句题外话,社长一直认为口碑在以科技金融为主的蚂蚁金服体系有点怪异,未来是否会左手倒右手“卖”给阿里集团呢?
上面已经提到,阿里的线下生意逻辑,通过整体运营模式输出,赚取基础设施和服务费。自建的盒马生鲜已经开始输出模式了,其更像一个拿来练手的工具,因此也可以说阿里的平台模式不曾改变。
这可能是长期的价值体现,而就当前而言,作为平台的阿里也受益匪浅。今年双十一的1600多亿GMV怎么来的?统计口径中,线下的交易量立下了汗马功劳。别的先不考虑,仅是卖点线上流量给线下商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变局下的新竞争
互联网公司对线下发起全面冲锋,作为电商时代的领导者,阿里的推进不得不说高效。但是,如果横向来看,其它玩家也在蠢蠢欲动。
口碑此次承担起双十二大任,从独立APP开始。支付宝对其进行导流,引导用户下载。但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流量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竞争要素。无论用户还是商家,都经历了百团大战、美团点评大战的洗礼,需求更加刁钻。
生活服务领域,不得不提新美大,这两个最大玩家合并之后,成为当仁不让的行业龙头。口碑如何应对这个冤家对手?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5月份,新美大的年度活跃买家2.4亿,活跃商家300万。口碑今年6月份的数据是来自支付宝平台的越活用户数超2亿,而独立APP9月份才上线。即使有支付宝和手淘的导流,一个新APP如何沉淀这些用户也是口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此次大促来看,口碑主要还是通过价格战,引得老头老太太们争抢薅羊毛。但回过头去看当年的百团大战,用户根本没有忠诚度可言,谁家便宜去谁家。所以,王兴之前讲,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
下半场一大要点就是赋能商家,在没有大规模增量流量分配给商家后,只能为商家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激发他们主动性,经营好已有用户。新美大已经在这点上进行了深度布局。在美团大众点评合并之前,两家投资了一批餐饮软件系统公司,从IT端提升商家的信息化,进而有针对性的与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最终在运营上协同。
尽管新美大还有各种问题,但是在商家端已经占据了优势,口碑如何虎口夺食?商家有多大动力从新美大转战口碑?从阿里对口碑的态度来看,也很难发起新一轮价格战了吧。
再看新零售,腾讯这家当年在电商败北的巨头依然不死心,近日又宣布入股永辉,提出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简直怒怼阿里之心不死,处处针对。这个是有据可循的,阿里的新零售战略,通过以上分析,其核心还是一个中心化的逻辑,即阿里掌握流量分发大权,深度介入商家运营,提供整套的运营模板。
小程序在行业里其实已经引起骚动了,不亚于又一次中途岛偷袭,既给商家流量,又提供各种工具,但绝不干涉商家运营。虽然不足以致命,但是对于阿里的新零售而言,也是一种路线之争。
线上电商板块,已经无需讨论太多,看看京东和阿里之间的公关战就知道竞争多激烈了。
新时代下,一场暗战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