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icroLED近年来一直被面板行业所期待,不过,从2016年概念提出到现在快4年,可大规模量产的MicroLED面板迟迟不见踪影,那么MicroLED还能走下去吗?
MicroLED是这两年炒得最火热的显示技术之一,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被誉为最完美的面板。不过,从2016年概念提出到现在快4年,可大规模量产的MicroLED面板迟迟不见踪影,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专门拿来炒作的概念技术呢?
OLED存在缺陷,需要更完美的技术
现在最主流的电视面板其实就两种,一种是液晶(LCD/LED),另一种是OLED。
液晶电视大家都比较熟悉,最核心的部分有背光层、液晶层和彩色滤光层。简单来说,背光层提供亮度,液晶层通过液晶分子偏转角度控制亮度,彩色滤光片负责提供颜色。
OLED电视则是将背光层完全改变,利用有机发光材料将每一个像素点都变成发光源,这样便可以实现像素级别的光控,OLED电视能够黑得彻底、黑得纯粹就是因为它可以完全关闭任意位置的像素。
不过目前市面上在售的OLED电视并不是“完全体”,最理想的OLED面板不仅是像素点自发光,还应该由像素点直接发出RGB三种颜色。但受制于有机材料寿命问题,要增加电视的耐用性只能通过制造白光OLED(W-OLED)的方式实现量产。
OLED的像素点只能发出白色光,相比RGB-OLED需要增加一个滤光片提供颜色,这个看似小小的改变,其实对OLED最理想的显示效果还是有影响,比如色彩肯定不如直接RGB发光来得好。
尽管如此,OLED的显示效果还是明显优于绝大部分液晶电视,真正导致OLED仍未大面积普及的原因是产能、价格和寿命三个因素。OLED已经发展很多年,产能仍旧很难提起来,价格虽然比以前下降很多,但还是贵,寿命就更不用说了,有机材料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长时间不衰减。
而液晶电视便宜量大、大尺寸随便做、寿命长、亮度高,经济性无敌。而且目前顶级的液晶技术,在产品的亮度、灰度、色域方面都不输OLED。
OLED被誉为下一代显示科技,这一点不能说不对,在手机等小屏领域,OLED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但是在电视等大屏领域,还不能说是绝对的王者。
MicroLED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OLED优点很多,缺点也很明显,因此需要一个更完美的技术来弥补,那就是MicroLED。MicroLED的概念其实早在2000年就被提出来了,但真正被业内炒起来是2016年左右。
和OLED一样,MicroLED也是像素级自发光,它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每个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址、点亮。
简单来说,可以看作是小间距LED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至10微米量级。MicroLED的显示方式十分直接,将10微米尺度的LED连接到TFT驱动基板上,从而精确控制每个像素点的亮度。
更简单地说,MicroLED其实和我们在路上看到的LED发光广告牌差不多,只不过MicroLED把每个小灯珠做到了微米级别。
MicroLED和OLED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它使用了传统无机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了寿命问题。寿命问题解决,自然也无需搞什么白光OLED牺牲色彩换取寿命,MicroLED直接由像素点产生颜色,从而提高了色彩表现。
仅从产品特性角度来看,MicroLED确实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显示技术,因此理论上它可以取代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统治下一代显示行业。不过,在消费领域,并不是东西好就一定能成功。无数事实证明,低成本和可大规模量产两个方面才是主导市场的王牌。
你可以说液晶电视显示效果垃圾、色彩垃圾,还经常漏光,但它就是便宜、就是量大,买的人就是多。MicroLED现在最大的问题都还谈不上成本高、价格贵,连基本的量产都做不到。
OLED发展这么多年,小屏量产的规模还算凑合,但大屏仍旧和液晶差距明显。MicroLED的制作工艺比OLED的难度还要大,其中最难的就是“巨量转移技术”,翻译过来就是如何把那么多的像素点光源转移到基板上,业内还在为这个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所以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把MicroLED看作是下一代显示技术还为时尚早,毕竟连个正经的产品都还没看到。直白点讲,跟咱们消费者没啥关系,与其对它寄予厚望,还不如盼着OLED便宜一点。
当然,对于整个显示行业,发展MicroLED势在必行,也需要适当炒作来提升热度,增加曝光率,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这个领域,才能更好地帮助MicroLED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