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LG Display、三星显示等国际面板厂商逐渐退出LCD面板市场,国内厂商正面临收购日韩淘汰产线的局面。
近日据韩媒报道,LG Display计划在9月开始全力运营其广州的OLED产线,每月可加工6万片OLED面板。广州工厂将与LG Display旗下的京畿道坡工厂形成协同效应,第三季度将是LG Display大型OLED业务的分水岭。
不只是LGD,三星显示也在积极推进其“C项目”——QD-OLED电视面板生产线投资计划。为何LG Display和三星显示要急于清理自己的LCD产线,转而部署OLED?在众多分析师和媒体眼中,这和中国LCD面板企业的崛起不无关系。
中国面板崛起 但日韩领跑地位难以撼动
此前国内媒体的报道方向大都是国产LCD面板的崛起,让韩国厂商最终选择退出,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近几十年来中国面板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对日韩企业的制衡。前段时间京东方超过LGD成为全球LCD面板市场份额第一,更被媒体称为“历史性一刻”,但此刻绝不是我们因过去的成绩自我陶醉而放松的时候。
纵观中国显示产业几十年来的发展,尽管如今已经在LCD面板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日韩厂商的领跑地位始终难以撼动。
从最初的CRT到LCD,日韩厂商不仅吃尽行业红利,还狠狠地榨取了一把过时产线的剩余价值,将其卖给中国一众嗷嗷待哺的厂商,还处处挖坑设障,让中国企业走了不少弯路。而高价购入淘汰产线的中国面板厂商,可以说是“开工即落伍”,始终走在日本和韩国后面。
近几年中国LCD面板产能的迅速提升和技术水平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韩企业的转型。对此很多人都表示欣慰,中国LCD终于迎来历史性一刻,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背后的危机:日韩陆续选择急流勇退,真的是忌惮中国厂商在技术层面的威胁么?
日韩企业为何陆续退场?利润是关键
在我看来,中国厂商通过核心技术威胁日韩退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我们手中大部分所谓的核心技术都是十几年前通过收购日韩面板业务得来的。尽管在当时看来似乎我方捡了便宜,但对方“留一手”的可能性更大;近十几年来,中国厂商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日韩厂商也并非止步不前,我们如今拥有了和对方掰手腕的资本,但最终谁嬴谁输,三方谁也不能稳操胜券。
如今日韩厂商之所以急于转型,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如今的LCD产业真的不赚钱。大批中国厂商的涌入让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在几年间实现翻倍增长,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供过于求。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面板厂商生产的LCD面板已经占据全球约五成的市场份额。按出货量来算,前两名分别是京东方(27.3%)和群创光电(16.4%),中国面板在全球液晶市场份额和出货量方面已占据绝对优势,随之而来的就是LCD面板成本的大幅下降和利润空间的急剧压缩。
市场高位脱手 韩企榨取LCD的最后价值
对于一个没钱赚的行业,精明的韩国人自然想要全身而退,不过他们可不只是急流勇退这么简单,这也是对方急于转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要趁着中国厂商的大举扩张,炮制十几年前的操作,将自己的LCD面板产线趁热脱手,淘汰产能变现以榨取其最后的价值。
他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2020年1月,三星将其液晶8代线的主要设备出售给了中国LCD模块企业合丰泰。据报道,合丰泰收购了其8代产线内8-1、8-2中的8-1,同时为了得到当地政府的优惠,还购买了部分落后设备。
这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就在11年前,中电熊猫和南京政府花了138个亿购入夏普一条落后的6代线,只为在接下来的8.5代线建设中能够与夏普进行合作。花大价钱收购落后产线最终还是成了“打工仔”,11年后这一幕仍在上演。而近几年此势不减反增,在政府资金的扶持下,中国面板行业的很多中小厂商都走上了收购的道路,然而到手的大部分都是对方已淘汰的产线,从商业角度看,这些生意都算不上划算。
如今日韩厂商想要炮制十几年前“吃透旧技术红利—高价抛售—开发新技术”的循环,但今天的中国面板行业已经不再是刚入场的新手。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厂商已经具有和日韩企业掰手腕的资本,日韩厂商想要大踏步甩开中国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场新世代技术的竞争结果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中国厂商能做的,就是沉住气继续推进高世代产线布局和技术研发,而不是沉浸于“全球LCD面板龙头老大”的光环中自我陶醉。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继续走产线收购的老路,前段时间被再次转手的中电熊猫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没有巨量的自主技术储备,最终也无法摆脱成为代工厂的命运。只有真正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时,才能在次世代的技术竞争中不落下风。
至少现在,还远不是中国面板产业该骄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