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广电总局、工信部、总台联合召开了互联网电视管理工作会议,七大互联网电视牌照商以及海信、创维、TCL、康佳、长虹、海尔、华为、小米等电视机厂商均共同参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近几个月以来处于风口浪尖的智能电视乱象(套娃收费乱象、体验乱象、用户投诉等)进行整顿整改。以《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181号文)为基础,强化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在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有效管理,纠偏行业乱象,确保互联网电视行业有序、合规,推动互联网电视高质量发展。
这是广电总局再次对于181号文的重申和落实,也是针对当下互联网电视业务中所存在的——终端厂商越位、集成平台缺位,内部竞争转变为恶性竞争,电视市场发展问题不断的现状的一次彻底纠偏;针对智能电视厂家在发展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对意识形态和社会效益的重视,最终导致了“套娃式收费”频现,引发了用户的频频投诉及不满的一次整顿。这次会议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互联网电视管理尽快回归本源,让整改尽快落到实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今年以来互联网电视诸多负面舆情,广电总局在今年2月就已召开相关整治会议,要求全部互联网电视终端在推荐付费内容的同时也推荐免费内容,并要求在首屏设置免费专区,同时简化收费会员包,明示收费内容范围。整改涉及电视、机顶盒、投影机约4亿台。
而从本次会议后发布的经批示确定的《治理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问题,推进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规范管理工作方案》来看,无疑是2月那轮整改的超级加强版以及更具指导性的实施方案。此次时隔12年后总局对181号文的再次重申,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按规执行:具体涉及到包括用户、计费、会员、数据、内容、EPG以及应用商店等八个方面,将通过“分步骤、分型号”有序升级等方式,最终在2023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合作终端厂商所有机型的规范对接管理,确保集成平台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合规运营和可控管理。
据悉,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对于整改工作列出了明确的时间点和工作目标。
在2023年6月底前,将完成用户和内容管理,由集成平台负责用户账号管理,所有终端在用户付费前需要绑定集成平台账号,由集成平台统一进行分配与授权。集成平台负责内容管理,全面接管终端厂商自建的内容管理系统。
2023年7月底前,完成应用商店的管理,由集成平台负责终端的应用商店管理。
2023年8月底前,完成EPG管理和计费管理,由集成平台负责EPG管理,对Launcher上的EPG所有内容及相关应用具备全方位的管控能力。由集成平台负责用户的权益管理,通过集成平台管理的用户账号进行计费、扣费。
2023年9月底前,完成会员管理、数据管理、EPG统一分发能力建设,由集成平台负责会员管理,对会员产品进行集成、发布和管理;由集成平台负责数据的管控和数据安全管理;由集成平台负责统一EPG分发和运营工作,完成从终端厂商到集成平台的EPG分发工作割接。
仔细研读整顿内容不难发现,这一系列举措都源于181号文里的具体细则,通过集成平台(牌照商)着手,清理整顿。管理部门此次的整改决心很大,要将过去多年发展中的不规范行为予以纠正。
不过由于问题积累的时间较长,这一次整改势必将对整个互联网电视产业带来一轮阵痛。尤其对于电视机厂商而言无疑是一枚深水炸弹,比如此次涉及到的计费、会员方面的割接,或许厂商们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消化“不利影响”。而牌照商作为此轮整顿的执行者,阵痛同样不小,寻租时代可能彻底过去了。
但短期阵痛后或许换来的是产业的长期繁荣。
过去很长时间,互联网电视市场混乱,规模永远难以核实,多种口径数据泛滥;硬件产品无利可图,软件内容应割尽割;界面复杂操作繁琐,看似体验升级实则全是利益……混乱的市场局面导致用户看电视难,而此次整改有望将互联网电视重新拉入正轨。
而从各方利弊来看,牌照商看似会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但同时也是对于他们在产业链缺位后回归,所面临的大调整后承接能力的考验,而电视机厂商将被重新拉到新的统一起跑线,这也是越位后的归原,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和业务体系。双方重新起跑后,谁能抓住机遇、善用机遇,考核的或许不仅仅是科技赋能、业务创新、场景打造这类创新能力,更是考核在进入有序规范运营之后,合法合规开展业务的基础能力。
2023年,互联网电视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